【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唱响民族团结欢歌 走好广西新的赶考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在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一首刘三姐歌曲,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在广西,民歌成为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打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刘三姐”等特色品牌,1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一批反映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精品力作获国家奖项。2014年,自治区政府作出决定,当年起把传统的“壮族三月三”歌节设为全区公众假日,并成功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民族文化旅游消费品牌。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崔佐钧:“经过精心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这个品牌已成为展现广西民族文化魅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盛会,社会各界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自治区累计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多亿元,投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自治县、民族乡、少数民族聚居县等地区,实施一批村屯道路硬化、人饮工程、产业发展等项目。毛南族群众的生活随之发生巨变,实现了整族脱贫。“十三五”时期,全区376.5万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1个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如期全面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党总支书记韦炳录:“陈双村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各民族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围绕共居、共富、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共维“八共”目标,广西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新时代民族关系促进指导守则。把城市民族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截至目前,全区有2572个全国、自治区、市级、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贵兴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黎小英:“我们将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牢牢把握‘民族工作无小事’的思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千里边境线上,各族边民在这里生活,家连着国,国护着家,家国相依,一脉相承。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推进新时代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累计投入资金125.94亿元,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有效巩固了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我区在全国首创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国旗工程”,1513个“国旗工程”点(村、社区、街)覆盖所有陆海疆一线,成为新时代广西各族人民守好祖国南大门的靓丽风景线。
自治区民宗委经济发展处处长覃凤前:“增强边境地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五个认同’‘四个自信’‘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广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凝聚起人民团结奋进、共创伟业的磅礴力量,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努力为广西5700万各族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的家园。(记者 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