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旬以来,我国多地持续经历高温酷暑,中央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高温预警。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数据,截至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达5.3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4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今年夏天为何那么热?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约0.4℃,为1979年以来最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国家气候中心指出,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
据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值班首席袁媛介绍,6月以来,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带、大西洋高压带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在暖高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加之在大范围高压带的作用下,空气较为干燥,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而造成北半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热浪事件。
具体到我国,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为今年6月以来南方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根据统计分析,在多数拉尼娜事件次年夏季,副高易偏北。6月下旬以来,副高北抬,特别是台风“暹芭”于7月上旬北上后,副高加强西伸,伊朗高压东伸,并与中纬度大陆高压相结合,在我国上空形成稳定的暖高压带,进而造成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此外,由于副高携带的水汽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湿度较大,使得体感温度更高。
▲7月12日,广西南宁,市民“捂装”骑行。当日,南宁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高温天气还将继续发展。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截至7月26日,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多高温天气。17日至20日,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西部和北部沿江、华南西北部等地将出现降雨,高温天气得以缓解,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则持续高温闷热天气。21日之后,南方地区高温将再次发展,范围扩大。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未来15—30天(7月31日至8月15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黄淮、江淮、长江中下游等地仍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公众需关注滚动更新的高温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持续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广西近期持续高温 户外工作者需防范热射病
连日来,南宁市连续发布高温预警,城区最高温度35℃以上。7月16日入伏后,预计这样的“酷热”还会继续。持续高温天气下,多地医院收治不少热射病患者的消息引发关注。
▲晚高峰期间,南宁市民族枫林路口一名交警在烈日下执勤(图片来源:南宁晚报见习记者覃锦华)
●户外工作者:多数未关注热射病了解更少
近期全国发生的多起热射病案例中,不少患者是建筑工人、快递员等需要在户外进行长时间体力劳动的人群。记者7月14日至15日陆续采访了交警、建筑工人、环卫工以及外卖员等户外工作人群,发现高温天气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晒脱皮、汗水浸湿衣服、吃不下饭等是普遍现象。
此外,记者还发现上述几类户外工作者目前对热射病还并未有过多的关注和警惕。特别是像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的群体,由于与网络“脱节”较严重,对热射病的关注和了解就更少了。
●医生提醒:未经有效救治致死率高达80%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介绍,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人体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的一种严重中暑情况,未经有效救治,致死率高达80%。
▲高温需注意!热射病属重度中暑,做好防暑不懈怠(视频来源:央视财经频道)
▎夏季高温,这些安全知识要知道!
◆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高温天气
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高温条件下作业和
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
应采取防护措施
这些注意事项要了解
↓↓↓
◆居家安全注意事项
电气线路老化、过载、短路
家用电器特别是
空调、电扇等长时间使用
会产生安全隐患
这些安全要点要了解
↓↓↓
◆车辆安全注意事项
夏季炎热
汽车、电动车自燃事故增多
要注意防范车辆自燃事故
这些安全知识要牢记
↓↓↓
夏季高温,不要在车内放置打火机、可乐、香水、汽油等易燃易爆品,特别是疫情期间,不要将含乙醇的免洗洗手液放在车内。
车辆若长期未检修,油管线路会逐渐老化甚至破损,如渗漏出的燃油碰到发动机舱内的高温部件,易产生明火引发自燃。长时间驾驶,车辆发动机在高负荷、长时间运转下,发动机舱内的温度会快速升高,加之舱内相对密闭,热量不易排出,会导致线路软化以及零部件加速老化,从而增加车辆自燃的隐患。夏季驾车出行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驾驶,降低自燃事故发生概率。不要私自或非法加装、改装车辆的电路、油路等,避免出现电路过载或短路等可能引起车辆自燃的情况。
▎预防夏季常见疾病 “趁热”收下!
三伏天的到来又为“超长待机”的高温天添了一把“火”。酷热难耐,我们该如何健康度过?
避暑热
人体感受暑热时面红目赤,口渴心烦、气短胸闷,严重者中暑晕倒。同时,暑多夹湿,易致恶心呕吐、腹泻便溏。如果汗液流失多,会增加心梗、急性脑血管疾病风险。
那么,该如何避暑除热呢?建议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少喝甜果汁、糖分高的饮料等。减少户外剧烈运动,午时至未时(11时~15时)避免在烈日下活动。酷热时可用凉毛巾轻拍额头或后颈部,给身体降降温。同时,还可备些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防治中暑虚脱。
防风寒
伏天酷热,避暑还来不及,怎么还需防寒?人体感受到炎热时,肌肉和皮肤的纹理疏松开放,汗液和正气外泄,而邪气直入。打个比方,满身大汗的人突然进入低温空调室内或车内,直吹冷风,会导致鼻塞头痛、周身酸紧、关节疼痛;正值经期的女性可引发痛经。有的人还喜欢伏天夜卧阳台或地板,也易受凉。
中医倡导“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在阳气最旺的三伏时令固护阳气、增强抵抗力,有助散寒驱邪。而选用的中药、穴位贴敷等因人和因地域不同存在差异,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听医生指导,起到治疗或预防目的。
护脾胃
脾胃怕“冰伏”,过食冷饮冰棍、冰镇水果等,易导致腹胀腹泻,脐周和小腹冷痛。三伏天胃脘和腹部宜防风保暖,炒菜配生姜、生鲜刺身配紫苏叶、凉拌菜配大蒜均合时宜。
祛湿痒
天气闷热湿度大,人体汗液排泄不畅,故皮肤易发痱子、湿疹、汗疱疹,引发瘙痒;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合并感染时易发生疖肿;下肢湿疹较多见,还可伴发尿液浑浊、女性白带黄多等;多汗和肥胖等人群,皮肤接触污染物或有癣病的动物时可出现体癣。
如果出现皮肤问题,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切勿饮酒,勤用温水洗澡、勤理发,宜穿着透气宽松棉质衣物,保持皮肤干燥清爽。脖颈、腋窝、肘窝、大腿根等部位可适当扑爽身粉。甜品会消耗体内的B族维生素,不利皮疹恢复,应少食,同时减少大虾、羊肉等热性食物摄入。不妨多吃点“苦”,如苦瓜汁、荷叶茅根水、银花绿豆茶等。
▎高温天气下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来源:人民日报、南宁晚报、央广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