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进入航站楼很方便,只需刷身份证便可秒通行,不用出示健康码,也不用排长队过闸。”经常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搭乘飞机的旅客林先生说。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曾有旅客企图持他人的健康码截屏或身份证混进机场。为保障旅客健康和安全,筑牢空中防线,南宁机场加大“智慧机场”建设力度,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码自助闸机通道,旅客进入航站楼时,系统根据旅客的人脸识别信息、身份证信息以及健康码信息完成快速比对,精准识别,让旅客快速通行,“人码不符”“人证不符”的旅客无法再进入航站楼。
“嘀”的一声秒通行,看似简单,实属不易。在这背后,凝聚了一个青年团队的心血,他们把研发成果转变成保障旅客健康和安全的屏障,用行动诠释了使命担当。
这个团队便是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航空信息部青年团队,从弱电系统维护到通导设施设备保障,从基础项目建设到自主研发创新项目,他们首当其冲,屡创佳绩,成为“智慧机场”建设的主力军。今年,团队被授予第25届“广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1年,航空信息部章丰田等人临危受命,对“大数据+人工智能”防疫技术展开攻关行动。
面对枯燥的计算机代码,攻关团队沉下心,探索前行,不断寻求突破。因为时常熬夜,第二天他们眼里总是布满血丝。“很长一段时间,大家不分昼夜搞研发,很多人都患上了失眠症。”章丰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成功攻克“人、证、码”三合一联查的难题。今年1月,健康码自助闸机通道在全区8个机场全面启用,有效提高了通行效率、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
张瑜,航信部的另一位技术骨干。为解决广西区内机场生产统计流程繁琐,人工录入数据工作量大的问题,他每天废寝忘食,分析现有数据几千份,调用各方信息平台10多个,建立算法模型近10个。那段时间,办公室成了他的“休息室”,方便面成了“家常便饭”。
凭借这份热情和勤勉,他终于找到了数据统计的破解之法。新的统计方法运用后,数据录入和分析的效率大幅提升,准确率达到100%。
面对常态化防疫工作量大、时效性差、差错率高等“老大难”问题,张瑜等人再次主动请缨,展开新的技术研究。他们根据机场防疫的实际需求,制定出涵盖人员管理、物资管理、台账管理、防疫知识库、异常情况预警等功能的系统开发导图,仅用20天便开发出智慧防疫系统“核酸检测”功能。
“以往机场员工做没做核酸,只能靠人工登记,难以做到精准防疫。这个功能应用后,核酸检测准确度更高、速度更快,成为机场内部做好防疫工作的有力抓手。”南宁机场相关负责人说。
在南宁机场的机坪塔台上,记者看到,全景监控系统的屏幕中,机位、滑行道等区域一目了然,一些隐蔽的角落统统都在监控范围内。全景监控系统的应用,让之前作为监控重要设备的望远镜“下了架”。这当中,航信部技术人员作出了突出贡献。
正因为航信部拥有这些勇于开拓的青年人,一大批智慧化创新应用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区机场的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航信部的青年们以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用汗水与智慧书写了青春誓言。(记者 吴丽萍 通讯员 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