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南岸古树香——探访广西“贪吃树”的前世今生

广西新闻|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2022-07-29 10:26:10|网络编辑:黄业钦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桂林市兴安县古灵渠南岸生长着一棵“贪吃树”——它的树根紧紧“咬住”一块石碑,像雄狮正在吞咽一只大鱼,半块石碑已被“吞吃”了。古树吞碑堪称奇观,但这并不影响树木的生长,它主干庞大,枝繁叶茂,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生机勃勃。

\

半块石碑已被古树“吞吃”。

据了解,这棵树已有近800年历史,为国家一级保护重阳木,古树高达22米,胸径136.94厘米,树枝向南延伸过灵渠,北边覆盖着景区内的四贤祠,并与祠外的楠木树冠连成一片,雄伟壮观。人在树底乘凉,盛夏如春。当地抓住这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景区旅游,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往避暑休闲。

\

古树主干庞大,枝繁叶茂,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生机勃勃。

关于古树吞碑的故事,要追溯到很久以前。当地人介绍,相传元仁宗6年,一僧人为躲避战乱,只身来到兴安县灵渠边上定居。他四处募捐化缘,修建了灵济庙,并亲手种下这株见证中国近800年历史的重阳木。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灵济庙的住持灵济大师将一块捐修庙宇的石碑用来清洗衣服,洗完后将石碑靠在树兜处。后来灵济大师驾鹤西去,石碑保留在原地,久而久之,石碑就被这棵树慢慢蚕食了,两者融为一体,200多年后就形成了古树吞碑的奇观。

灵渠沿岸及周边植被丰富,风景优美。近年来,我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灵渠两岸树木和植被的保护。2014年1月,《自治区灵渠保护办法》实施,规定对灵渠源头、河道、渠道及其相关支流沿岸水源涵养林、珍贵林木等禁止非法采伐;今年1月1日《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颁布,其中又规定在灵渠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包括采取有效措施对灵渠及其周围林木进行保护。

\

当地林业部门采取保护措施,在树下基部修建高约0.6米的木围栏,引导游人文明观树。

2022年,自治区林业局安排兴安县古树名木管护补助资金13.6万元,主要用于灵渠两岸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及地面过度硬化的破除,并以此带动全县古树名木的科学保护。

据专家勘测分析,位于灵渠南岸的这棵近800年的古树正以每3年1厘米的速度继续“吞吃”这块碑,按此计算,预计200多年以后碑身会被古树完全包裹住。在古树名木普查中发现这棵古树后,当地林业部门就采取了保护措施,为它挂上了古树名木保护牌,并在树下基部修建高约0.6米的木围栏,引导游人文明观树,防止有人攀爬而致使古树受损。

古树名木是宝贵的生态资源,是社会人文及历史的见证,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广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韦鼎英说:“古树名木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浓浓乡愁,我们保护的是古树,留下的是乡愁。因此,保护好古树,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据了解,灵渠公园内大树林立,达到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共37株,以紫薇、樟树、银杏、楠木、重阳木、乌桕等树种为主,已全部挂牌立碑并将其树种、生境、树龄、胸径和保护等级等信息录入“广西古树名木管护信息系统”,按照《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明确了管护责任单位。通过压实保护责任,让古树名木“老有所养”,成为千年古灵渠的靓丽名片。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