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坪山区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辆涂有“熊猫”图案的自动驾驶巴士,每天载着乘客,穿梭于区内城市道路上。作为政策示范应用线路,过去一年多来,这辆“熊猫巴士”已经逐渐被当地市民所熟知。
8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也就意味着“熊猫巴士”等智能网联汽车在深圳上路首次实现“有法可依”。在业界看来,深圳的探索有望为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新兴产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全链条立法规范产业发展
“熊猫巴士”虽然外表可爱,此前想要上路却不容易,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判定责任也是个难题。
《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对智能网联汽车管理从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到准入登记、使用管理、交通违法及事故处理、法律责任等进行全链条立法。
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责任划分事关各方利益,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条例,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违法或者有责任的事故,由驾驶人承担违法和赔偿责任;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违法或者有责任的事故,原则上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违法和赔偿责任,但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不适用驾驶人记分的有关规定。
交通事故中,因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车辆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依照上述规定赔偿后,可以依法向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
对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来说,条例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准入和商业运营打开了大门。根据条例,智能网联汽车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或者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并取得相关准入后,可以销售;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可以上道路行驶;经交通运输部门许可,可以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未来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孙超说,智能网联汽车立法是从“围绕人类驾驶员的法规”向“围绕机器驾驶员的法规”实现的重要变化,智能汽车本质上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特殊场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法律地位,由此有了比较明确的管理办法。
上下游产业链获发展机遇
智能网联汽车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
当前,自动驾驶公司与整车企业合作成已经为行业一大趋势。“汽车已经从机械产品变成一个大型的移动终端。”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夏珩说,一台手机只有十几个传感器,而车载传感器超过340个。智能汽车的普及将推动芯片、传感器等元器件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带动远超想象的生态规模。
一方面,我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领域有着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行业拥有较多企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多场景需求,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具有较强的应用基础。
今年4月,小马智行取得深圳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通知书,获准开展自动驾驶载人示范应用。深圳市民通过App,即可体验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车辆,覆盖地铁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公园、医院、商圈、住宅小区等高频出行目的地,设有近50个上下站点。
“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法规实施,这对于行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奠定了合法、合规的基础。”小马智行副总裁、大湾区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说。
发展速度与标准制定宜平衡
“熊猫巴士”所在的坪山区走在深圳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前列。该区对110个重点路口开展网联化改造,已落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小巴、无人出租、无人物流、无人配送、无人零售等应用场景,开通4条载人和10条载物示范应用线路。
2021年,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1066亿元。今年上半年,深圳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1.1%。
莫璐怡说,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供应链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尤其是深圳,已经成为国内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政策创新高地、产品应用高地、产业集聚高地。建议有关部门采取设立门槛、数据监管、梯次进阶的机制,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孙超说,相比互联网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涉及机电、材料、电化学等基础行业,发展周期会长一点,各界应稳步发展,各项标准的制定还有待实践检验。(记者 印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