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混战特征再现 模式迭代由重向轻

汽车|来源:证券时报2022-08-11 10:27:27|网络编辑:杨琪玉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

  后滴滴时代,网约车市场正在开启一轮新的明争暗斗。继高德、美团加速赶场,通过模式创新抢占市场份额之后,多家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大踏步跨入网约车赛道,千亿级的市场再掀巨浪。

  最受市场关注的是腾讯与华为两大巨头的入场。近日,两家公司先后对外宣布进入网约车市场的消息,凭借两家公司在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力,给网约车市场带来不小的震撼。还有一个相对受市场忽视的力量百度,公司计划在2023年年底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开放至30个城市,部署至少3000辆自动驾驶汽车;同时部分无人车成本快速下降到25万元,使打无人车价格下降成为可能。虽然从目前来看,更多指向的是自动驾驶,但必然也会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网约车市场搅局者。

  “新巨头”竞逐“旧赛道”,放到当下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下,变得更为扎眼。近些年来,在流量到顶、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选择强化主业,撤出边缘业务,腾讯日前撤出华谊兄弟重要股东阵列就是这种趋势的典型例证。这导致互联网产业不少赛场战事减缓。但网约车战场成为少见的例外,说明,互联网平台间的竞争依然未到喘歇时。一众巨头的入局,必然会改变网约车的产业生态。从目前公开披露来看,高德、美团等行业“老玩家”都在加强网约车业务板块的投入。记者从接近两家平台的独立信源处获悉,这些平台已召开相关会议,准备迎接新对手、新竞争格局的到来。

  从易到出行成立之年算起,中国网约车市场发展已有12年之久,期间,滴滴等龙头脱颖而出。不过,从2021年7月滴滴被依法审查之日起,高德打车、美团打车、T3出行等网约车平台便动作频频。其中,高德推出免佣金活动,T3出行加大营销和补贴力度,美团打车也重新出发,通过加大补贴力度的方式,使司机端下载量迅速拉升,再次站在流量风口。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腾讯等新巨头的介入,说明战场竞逐远未结束,网约车市场依然乾坤未定。

  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是,本轮以大厂为代表的头部玩家对网约车市场的入局,是以聚合平台模式作为重要抓手的。以华为为例,Petal出行聚合多方服务商,华为自身不直接提供运力,具体服务由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

  网约车聚合模式的本质,是基于流量优势的嫁接式整合。以腾讯为例,从商业逻辑推理,其出行业务是以微信十亿级的活跃用户为基础,通过引入第三方网约车营运公司即可实现打车功能,借由微信生态的庞大用户群体和高频使用依赖性,以及移动支付便利性的加持,就可以做到向网约车市场的兼容,从而实现分羹。

  沿着这条产业逻辑推演,这些聚合平台的入驻者,大概率是本身规模小、用户少的中小网约车企业,他们缺乏流量支持,需要依附于大流量平台生存。因此,聚合模式的兴起,说明网约车市场正在从“平台时代”迈向“平台的平台”竞合新格局。

  再往更深层次考量则折射出网约车服务商轻重模式的嬗变。在此前多轮网约车大战的洗礼中,最终代表网约车平台的滴滴、代表互联网巨头的美团打车、代表造车企业的曹操出行最终胜出。拆解背后原因,强大的资本实力是终极杀手锏,并成为这些平台实现规模扩张、提升市场份额的终极利器。

  而聚合模式的本质是一种极轻资产的模式,技术投入低、管理成本更低,相较于较大的资金投入、利润率较低的重资产而言,具有先天优势。而且,从产业生态来看,在聚合模式下,虽然初期的价格战厮杀或许依然难以彻底避免,但显然更有利于各平台服务体验的升级,营运效率的提升,这对于行业健康发展和市场秩序的有序构建,将会带来促进作用。

  不过,与独立的网约车平台相比,第三方聚合平台模式也存在天然劣势。包括入驻平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责任划分不清晰等,都有待监管方和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厘清。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厂入局网约车,只是市场嬗变的新开始。未来的网约车赛道将会更加拥挤,竞逐也会更加激烈,谁能最终傲立于华山之巅,依然是个未知数。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