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楠屯周边陡峭的群山是白头叶猴的栖息地。卢文斐/摄
一只6个月大的小白头叶猴在树上嬉戏。梁霁鹏/摄
游客在保护区观猴。 黄嵩和/摄
走读壮乡
初秋的8月,崇左扶绥县山圩镇昆仑村渠楠屯,绿意盎然,瓜果满枝头。
孟通山下,一只白头叶猴端坐在树杈上,动作敏捷地摘下龙眼往嘴里送。相隔三四米的村道上,村民正在给灌溉车注水,机器声、交谈声,过往行人车辆,丝毫打扰不到白头叶猴悠然地“用餐”。
渠楠屯毗邻岜盆自然保护区,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白头叶猴保护区”)岜盆管理站站长蒙育宁告诉记者:“这是一只大概4岁的白头叶猴,在当地,类似人猴和谐共处的画面司空见惯。”
白头叶猴是世界濒危、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特有、仅分布在崇左的独有生物资源。其中,渠楠屯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至少17群156只白头叶猴(根据2019年1月监测数据,含与白头叶猴保护区重叠部分)。
2014年,在白头叶猴保护区的带领下,自然保护机构来到渠楠屯,与渠楠屯村民一起协商如何更好地共建渠楠、保护自然,得到全体村民的欢迎和支持。当年,渠楠正式注册挂牌成立扶绥渠楠白头叶猴保护小区,坚持“共建、共管、共享”的宗旨,成为广西第一批以推动社区为主体的自然资源治理和共管机制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小区先锋试点之一,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创新发展道路。
为建设保护小区,渠楠屯村民自发成立青年志愿巡护队、青草社(孩子们的团体)、木棉花班(社区导赏员)……渠楠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愈来愈好,自然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保护小区成立前,由于各种原因,渠楠的人居环境差,生活垃圾乱扔,全屯‘臭’名远扬;当地盗猎野生动物、偷挖名贵野生植物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自然环境受到影响,白头叶猴老远见到人就跑了。”渠楠屯村民小组组长张开荣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渠楠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平坦,村容整洁,空气清爽,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更多人协助保护区守护白头叶猴。
保护小区成立以来,渠楠屯白头叶猴的出生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石山植被不断恢复,盗猎盗采、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现象不再发生。“目前已知在当地有695种脊椎动物,其中36种为中国特有种,分布着至少全球13%的白头叶猴。”蒙育宁介绍,除此之外,豹猫、猕猴、蟒蛇等珍稀物种也得到了保护。这些物种的存在,标志着渠楠保存着足够好的自然生境。
渠楠还通过合作共建自然教育基地接待体验者,年均接待游客1000人以上,村集体每年增收约10万元,为可持续管理提供资金支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全屯有18户群众经营家庭民宿,为来自区内外的研学团队提供服务,既拓宽增收渠道又能开拓视野。”张开荣笑着说道。村民还参与自然教育活动服务,一些人从胆怯、少话变成“话唠”的社区导赏员。
渠楠“以社区为主体的自然教育基地”成为全国自然教育发展的典型案例,2021年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渠楠模式是崇左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创新保护利用生物资源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崇左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压实各级林长责任,“两强化两坚持”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强化建章立制,规范保护法工作。2021年10月1日起,全国首部灵长类栖息地保护条例《崇左市白头叶猴栖息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白头叶猴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强化科普宣传,营造爱猴氛围,加强与新媒体合作,开通白头叶猴24小时直播,在线观看人数已突破120万人次,评论超过5000条。
坚持管护结合,加快设施建设,实现25578公顷保护区日常巡护监测全覆盖,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坚持绿色发展,助力群众增收,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年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
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农登攀介绍说,目前,保护区已建成全国首批叶猴类生态廊道两条、白头叶猴饮水源5个、食源植物园1个,恢复白头叶猴栖息地面积500多亩,有效改善白头叶猴生境质量,促进白头叶猴种群健康发展。2020年10月,白头叶猴保护区被中央宣传部选为践行“两山”理念宣传典型;2020年11月,被授予“2020年第七届野生动植物先锋卫士”称号,是广西唯一获奖的保护区。
记者 管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