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综合保税区前身为北海出口加工区,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广西成立最早、北海市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规划面积为2.28平方公里,分为A、B两个区块。记者从北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了解到,2012年至2021年,园区从税收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到2021年累计完成税收12.18亿元,10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运行,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
北海群英精密橡塑有限公司是北海综合保税区的一家出口加工贸易企业,2010年落户园区,2012年竣工投产。近日,记者在该企业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分工明确、按部就班、有序操作,生产出一件件精密的汽车硅胶零部件,再经过检测、筛选、分拣等各项工序,最后打包封装进入仓库。整个生产过程,紧密、有序、智能。10年来,该公司跟随北海综合保税区一路成长,也见证了北海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壮大。
“多年来,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北美、东亚等国外市场,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北海群英精密橡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平告诉记者,2012年企业刚投产时,每日产能约30万个零部件,经过10年的不断发展,如今企业日均产能已达到100万个零部件。随着企业生产力的持续提升,税收也不断增加,2012年至2016年期间,企业税收总量约750万元,年均税收约150万元;自2017年以来,年均税收已达350万元。
2012年1月,北海出口加工区税收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同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综保区规划范围,在铁山港区扩建B区。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广西北海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北海综合保税区。“10年来,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北海综合保税区的帮助和支持。”杨平说,北海综合保税区在政策指导、对接协调职能部门、工艺改进、技术投入、开展学习培训、引进技术人才等方面,用心用情用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工作贴心、扎实、有效,推动企业扩大规模、提升产能。
记者从北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了解到,10年来,北海综合保税区积极发挥北海对外贸易的“桥头堡”作用,用好用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不断探索新模式、新经验、新路子,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维修再制造、粮食保税加工为主的3条产业链。同时,北海综合保税区积极招引优质项目,盘活低效闲置土地,目前A、B区土地开发率达100%,土地建成率达74.82%。
目前,北海综合保税区正大力推进新型保税物流、加工贸易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物联网智能终端产业园等4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总投资约6.64亿元,共建设标准厂房16栋,项目建成后将服务园区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承载力、聚集力。
10年来,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4%;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8%;累计完成税收12.18亿元;招引项目涵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粮食生产加工、保税物流等多个行业,合同总投资额超130亿元;累计到位资金98亿元。截至目前,园区现有在产企业41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园区企业用工人数超1万人。
据介绍,下一步,北海综合保税区将持续夯实产业基础,加快转型升级,精准补链、强链、延链,力争园区产业配套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满载”运转,在推动我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成为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