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诗和远方 消费者与企业正“双向奔赴”
——“汽车出行这十年”系列报道
过去这十年,我国房车发展步入上升通道。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房车还处于上升期,国内的人口总数、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决定了中国房车市场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房车市场。”
“我们走过了219国道,还有‘此生必驾’的318国道。一年间,我带着八十多岁的母亲自驾5万余公里,游遍西藏、新疆等地。”来自北京的张女士自信地说,“我开车的时候,母亲就在后面休息,三餐想吃什么自己买、自己做,还能带着宠物一起旅游。”
2021年,张女士花费50多万元购入了一辆上汽大通MAXUS自行式C型房车,车内床铺、灶台、空调、洗衣机、卫生间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房车在行驶中就可以给蓄电池充电,在服务区随时‘补水’,自驾旅途十分顺利。”
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千篇一律,感受自然的震撼与鬼斧神工,像张女士一样追逐梦“诗与远方”的群体不在少数,而房车成为这群人旅行与生活的重要载体。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2001年,国内第一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房车——中天之星TC5040XLJ房车问世,打破了中国没有自行研发生产旅居房车的历史。然而在随后的十年间,我国房车市场发展却较为缓慢。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房车市场的整体销量仅为2000辆左右。
究其原因,房车市场牵涉行业众多,包括主机厂、改装厂、租赁公司、旅游单位以及消费者等各个方面,产业链庞大。彼时,消费者对房车产品较为陌生、相关配套设施不到位等多重因素制约市场发展,而房车制造商、改装厂也寥寥可数。
“2016年,随着房车营地建设数量的增长,我国的房车市场迎来转机,”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因为新冠疫情对旅游行业持续影响,自驾游需求加大,同时,房车露营的火爆也推动了房车市场继续走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我国自行式房车销量分别为4541辆、7374辆、9177辆、8787辆以及12582辆。除了2020年因受新冠疫情影响,自行式房车销量相对低迷,其余年份销量均呈现两位数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国房车累计销量2425辆,同比增长17%,销量近5年同期最高。崔东树直言,“2022年,房车总体销量表现较强,成为车市的增长亮点。”
房车销量持续攀升,离不开各大车企的排兵布阵:上汽大通、宇通客车、南京依维柯等逐渐成长为头部企业,而长城、奇瑞等乘用车企业也有所布局。截至2021年,我国房车品牌达到近200个。此外,房车周边相关产业也日益蓬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7000家房车相关企业,2017~2021年这5年间,新增企业注册平均增速高达28.1%。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我国房车发展步入上升通道。有业内人士表示,“与国外房车市场相比,中国房车还处于上升期,国内的人口总数、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决定了中国房车市场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房车市场。”
用户需求与企业奋进“双向奔赴”
用户需求从来都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冠疫情影响之下,跨省、出境旅游受限,更为私密、安全的露营逐渐受到追捧,而房车+露营模式更是凭实力“出圈”,成为新蓝海。
日前,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访了北京某房车露营基地。该基地的工作人员表示:“营地共有近20辆房车,在今年中秋小长假里‘供不应求’,需要提前至少一个月才能订到有房车的营地”。比起附近仅提供草坪的露营地,这种房车+露营的形式满足了消费者对房车的好奇心,多了一份体验感,同时也有独立的空间方便老人、孩子暂时休息。
在用户需求为房车企业带来了新机遇的同时,企业也在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努力求变。 “近几年,随着房车+露营模式的兴起,房车消费群体和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某房车企业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自动挡房车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年轻消费群体对房车不再仅限于住行,对车上电子设备需求也随之增多,越来越偏向于轿车化,包括手机远程控制和监控、各种自动驾驶辅助功能、驾乘舒适性要求。此外,部分高端玩家对越野房车的需求也增多。针对用户需求的转变,企业不断开发新增配置来进一步迎合市场。
用户需求与企业奋进的“双向奔赴”,让房车市场“充满后劲”。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还相继出台政策支持房车露营地发展。2022年1月,“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推动游艇、游船、房车旅游发展,优化完善自驾车旅行服务设施;今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式实施,其中机动车驾驶证类别增加了C6驾照……
值得注意的是,多重利好之下,我国房车市场同样面临挑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消费者对房车产品较为陌生、房车露营意识不强仍是未来的增长瓶颈。因此,增加房车产品曝光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试驾和体验机会,逐步完善房车出游的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将是房车市场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此外,有房车企业呼吁,应加强统筹规划,规范行业环境,协调各方资源,提升用户体验。(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