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盟经开区: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泛北新闻|来源:广西日报2022-10-09 10:48:22|网络编辑:夏汝

核心阅读

位于南宁北重点核心发展区域的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广西—东盟经开区),拥有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产业集聚、人才汇聚等优势,是正在崛起的南宁北产城高度融合发展新区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东盟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以及南宁市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为着力点,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正在加快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产城融合新区转变,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试验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教产学研融合发展样板区、绿色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

1 以产促城 产业集聚增强发展实力

不久前,在广西—东盟经开区举行的南宁市重大项目开竣工暨比亚迪10GWh混合动力电池及5GWh新型电池项目开工活动现场,总投资约80亿元的广西东盟弗迪电池项目正式启动。

在广西—东盟经开区,一处处工地机器轰鸣,一个个工厂开足马力,一批批项目加速落地……处处呈现出一派经济回升向好的喜人景象。今年以来,该开发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切实把招大引强作为培育产业链的核心、招商引资的重点,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项目对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着力补链、延链、强链,逐步形成了绿色食品、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格局,聚集了百威、中粮、双汇、嘉吉、比亚迪、伊利、珠江啤酒、海天调味品等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以及李宁公司、桃李面包等知名品牌企业。

广西—东盟经开区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的聚集地,是南宁市工业主战场、主阵地,目前共有企业4698家,其中工业企业55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7家,2021年实现亿元以上产值企业37家。

聚焦抓项目、抓企业、抓投资、抓服务。今年以来,广西—东盟经开区由党政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对接拜访比亚迪、桂林国电、红牛饮料、达利食品、盼盼食品等60多家目标企业;成立由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管委会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的全员招商工作组,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链项目建设,截至目前,相继引进了投资80亿元的比亚迪项目、投资8亿元的泰国红牛饮料项目、投资5亿元的澳门汇胜环保包装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今年上半年签约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个,开工项目18个,投产项目5个,引进总部企业22家,引进高新技术企业32家,新增市场主体553家。

经过多年发展,广西—东盟经开区已形成以肉制品加工、调味品、酒水饮料、休闲食品等食品产业为主的食品产业链,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落地开发区,截至2022年8月,广西—东盟经开区共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48家,完成产值50.91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1.4%。此外,该开发区食品配套产业逐步完善,初步建立健康食品产业链发展体系,食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凸显。

在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打造特色食品产业园的同时,广西—东盟经开区以比亚迪新能源电池项目落地为契机,紧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配套项目引进,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切实发挥全市强工业主战场、主阵地作用。

与此同时,广西—东盟经开区持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在开发区推行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和小型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类项目极简办;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上门办”、现场联审“一线办”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务举措,试行“24小时审批快办”服务改革、节假日无差别审批服务,积极打造政务服务“智慧大厅”,着力压缩审批流程时限,实现审批时限“极限化”。

如今,随着开发区“精简瘦身”审批流程,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办理环节已从过去的40多个压缩至14个,办理时间压缩至25.5个工作日;推行拿地即开工和小型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类项目极简办;行政许可事项提速率达85.91%,即办件比例达33.62%,并实现全程网办,极大提升了重大项目办证、建设、推进的速度。

2 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凭借一款自主研发的产品,迄今收益已达6000多万元。”落地广西—东盟经开区的广西徐沃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起初只是一家代理销售公司,在广西—东盟经开区倾力扶持与帮助之下,该企业持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通过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历经10多年的自主研发,如今,广西徐沃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已成长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发明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

近年来,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广西—东盟经开区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去年以来相继出台《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工业振兴的若干措施》《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若干措施》,为辖区企业发展壮大、破解难题,营造鼓励创新、充满活力、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良好氛围奠定基础。

广西—东盟经开区还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研发费用投入、智能化设备投入、知识产权研发项目投入、贷款等各个方面对企业提供支持,为企业持续激发创新动力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截至目前,广西—东盟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已达9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21个;有效发明专利165件;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自治区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

当前,广西—东盟经开区按照双链融合思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做好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为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动能:一方面聚焦100多家特色食品企业,推进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累计打造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4个、认定食品高新技术企业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3家、广西数字化车间1家;另一方面,依托南宁教育园区的加快建设,按照挖掘产业链、搭建供应链、激活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四链”协同并进的思路,制定一揽子具体有效政策,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并通过建设“双创大街”,探索院校学生就地创新创业,营造良好人才培育生态,打造人才洼地。

3 宜居宜业 产业园区绽放新城活力

产业发展与民生福祉密不可分。在推进开发区宜居宜业方面,作为产业集聚地的广西—东盟经开区注重在规划与建设的同时,将产业发展与生活品质、经济增长与人文因素同步谋划,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打造现代化产城融合开发区。

广西—东盟经开区华侨城,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在华侨城社区服务中心,运动馆、图书室、展览馆等一应俱全,各类社区服务应有尽有,从咨询办理各种手续,到读书开会、运动休闲、归侨历史展览、球类棋牌,让居民生活更便利、更安心。

广西—东盟经开区自2011年开展农场综合改革工作至今,搬迁农场职工2587户,安置住房3324套。该开发区依托科学发展产业、产城共融互生,初步实现了“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目标。

如今,随着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的落户,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宁理工学院、广西机电工程学院等一批高校入驻。广西—东盟经开区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着力打造成产学研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南宁新的教育集聚区,不远的将来,这里将汇聚10万名高校学生,实现高等高职教育与园区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近年来,广西—东盟经开区交通配套设施持续升级更新,在不断加大市政道路建设投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共计划建设“白改黑”道路11条,总长度25公里,项目总投资3.5亿元,交通路网愈发完善:南宁北站位于开发区与武鸣区交界处,是南宁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2023年通车,正在打造开发区到市区“半小时”生活圈。这里“洼地”价值日益凸显。

“当前是我们抢抓发展机遇、再塑发展新优势的窗口期,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更是补短板强弱项、突围赶超的攻坚期。”广西—东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左伟说,开发区将立足健康食品、绿色新材料、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将开发区划分为“一带四区”,即制造业产业带,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区、高铁北商务区,四大功能区,形成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持续在产城融合上下功夫,推进工业发展和生态园区打造,全力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