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何以“圈粉”四大冬候鸟?

旅游|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10-16 11:02:25|网络编辑:黄业钦

  秋风起白云飞,草木摇落雁南归,眼下,又到了候鸟一年一度南迁过冬的时节。

  近日,西湖四大冬候鸟之一的鸳鸯已抵达浙江杭州西湖。

  鸳鸯是候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年冬天,它们从北方飞来杭州过冬;春天再飞回北方繁殖。随着杭州气候环境越来越好,食物丰富,不少鸳鸯就留下不走了。

  据悉,2005年5月22日,西湖边第一次发现野生鸳鸯繁殖。2007年,野生鸳鸯首次在西湖水域繁殖成功,从候鸟变成了留鸟。

  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除了鸳鸯,西湖还圈粉了鸬鹚、织女银鸥和普通秋沙鸭等冬候鸟到此过冬。每年的西湖边都有四大冬候鸟,按照来的早晚顺序,分别是鸬鹚、鸳鸯、织女银鸥、普通秋沙鸭。

  除了四大冬候鸟外,近年来,西湖的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等区块夜鹭、黑水鸡、小䴙䴘、斑嘴鸭等身影不断浮现,成百上千只夜鹭集群掠湖飞翔。

  西湖何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水鸟到此栖息生活?这得益于西湖景区管委会对西湖水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

  据西湖水域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西湖湖西水域的生态修复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对施工工艺进行了巧妙的优化和创新:不干塘、不降低水位,不设围栏,采用抛植等种植方法有效提高了沉水植物的定植率和成活率,长成了一片31.7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

  值得一提的是,西湖的水质从原本的Ⅳ类水变为Ⅲ类水,局部甚至达到了Ⅱ类;水质的平均透明度也从十年前的约70厘米提高到当前的85厘米,部分水域像小南湖、浴鹄湾甚至能达到150厘米,生物的多样性指标也明显变好。

  当然,单靠“水下森林”,还做不到“哪得清如许”的惊艳。如果说以前是“治病”,那么现在就是“健身”。

  这十多年里,为了让“源头活水”更健康,西湖不断做着看不见的“清肺手术”:引水“活血”,西湖搭起了“水动脉”,每天从西里湖引水2万吨到北里湖、引水7万吨到湖滨,做到西湖之水“一月一换”;降氮“减脂”,引水处理工艺不断提升。

  如果说,水生态的改善提升,为四大冬候鸟打造了一个嬉戏游玩的乐园。那么,杭州人护鸟爱鸟的共识,则为四大冬候鸟营造了一个宜居宜乐的居住氛围。

  比如,为了保护鸳鸯平安长大,从2017年开始,浙江野鸟会、杭州市鸟类与生态研究会带头成立了西湖鸳鸯护卫队。

  在管理部门和志愿者的共同保护之下,鸳鸯繁殖记录不断攀升。每年鸳鸯繁殖期,西湖鸳鸯护卫队的志愿者们在发现鸳鸯窝后,会在远处守护。如若遇上鸳鸯宝宝出窝时,志愿者便会引导来往车辆小心慢行,以免鸳鸯宝宝过马路时被来往车辆误伤。

  2020年,西湖边的北山街上,鸳鸯宝宝过马路时,就有市民围起安全圈,帮它们隔离车辆,安全过马路,当时全国都给杭州大大点赞。

  一年时间过去,这样的行为依然在接力。2021年,一群小鸳鸯跟着鸳鸯妈妈大摇大摆地过马路往西湖去,而过往的车辆都停下来让行了。

  记者认为,正是有了相关管理部门、志愿者和杭州市民的保护,才保证了每年西湖鸳鸯宝宝的存活率比较高。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水鸟到此过冬或留下。

  如今的西湖,不仅仅是人间天堂,更是飞鸟的天堂。(记者 王题题)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