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 霜降
作为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马上就要来了。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是霜降的显著特点,就全国各地平均气温来看,一般霜降节气前后将迎来昼夜温差最大的一段时间,秋燥也将愈发明显。在中医看来,燥邪也分温燥和凉燥,初秋时节气温尚高,人体易遭温燥侵袭,那么到了秋末,我们更需要注意凉燥对呼吸道带来的影响了。在萧瑟的深秋,我们该如何保护好呼吸道?容易被大家忽略和轻视的“小感冒”又会对人体造成哪些损伤呢?
入里化热 可能影响下呼吸道
从中医来讲,常见的感冒有三种,风寒、风热和暑湿。暑湿感冒多在夏季发生,秋冬季节则多见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患上风寒感冒,容易出现特别怕冷、头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嗽、全身酸楚等症状。在此时若不加以及时诊治,则可能出现郁而化热的情况,出现发高烧、怕冷症状减轻或消失、鼻部和咽喉红肿疼痛、流黄涕、咳嗽、咯痰黄稠及口渴、便干等里热证。
什么人群更容易在外感风寒后化热呢?如果患者平时就是阳热体质或阴虚体质,体内原本就有“热”,那么在外感风寒后容易入里化热;有一些患者生病后久久不愈,拖的时间比较长,导致正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抵抗力)比较亏虚,无法将寒邪驱赶出去,则易入里化热;还有一种情况,患者没有遵医嘱,误服了温热的药物,或平时饮食多辛辣油腻,吃羊肉、海鲜等食物比较多,也容易出现入里化热的情况。
有不少人比较轻视感冒,不知感冒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重症流感也可能会引起生命危险。从西医来看,病毒感染会破坏气道黏膜,更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则会引发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感染中毒性休克、过敏性哮喘等下呼吸道疾病。此外,感冒拖久了还可能诱发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加重,如慢阻肺、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因此感冒早期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燥胜则干 养肺润燥是关键
我们再来说说“凉燥”。《黄帝内经》中讲“燥胜则干”,凉燥侵袭肺部会出现头痛、身体发热、怕冷不出汗、鼻腔干燥、唇燥咽干、咽痛,燥邪上肺则会导致肺气上逆,引起咳嗽和气喘、干咳痰少或者没有痰、皮肤干燥疼痛或皲裂等症状。
凉燥对呼吸道的影响也非常大,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气道能够通过不断分泌黏液使吸入的干空气加湿变成饱和水蒸气,从而顺利通过气道并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如果受到凉燥的侵袭,气道无法分泌足够的黏液,不能保持气道湿润,也就容易造成痰液黏稠或结成干痂不易排出,容易引起细菌滋生,进而导致一系列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的发生。
另外,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与天气相适应,其功能强弱与四时气候变化也有着密切关系。从中医来分析,秋季属金、对应肺,中医认为“肺为娇脏”、“肺喜润恶燥”,因此易受秋燥影响,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那该如何在秋季养肺呢?热盛伤阴,在饮食上,应尽量避免羊肉、狗肉、辣椒、花椒等大温大热、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秋燥”。每天至少饮水1000ml,若活动量大、出汗多,应增加饮水量。可适当食用当季新鲜多汁的果蔬来润燥,如雪梨、鸭梨、葡萄、香蕉、广柑、椰子、枣、萝卜、黄瓜、西红柿等,以及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品等柔润食物来益胃生津,这些食物可以互相搭配食用,如煲汤、煮粥、榨汁等。
秋季养生 不同人群皆有妙招
我们再从不同人群上来讲一讲。首先是有小孩的家庭需注意,小儿肺脏娇嫩,调节能力差,平日应注意保暖,避免受风感冒,适当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不然会耗伤肺气。平日里需给小孩多饮水,也可用食疗补肺,适合孩子的食物包括雪梨、甘蔗、荸荠、百合、莲子、银耳、山药、莲藕、白鲫鱼、鸭肉、白萝卜、白菜等。
上班族平日多伏案工作,或者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中,应适当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促进体内气体交换,每周至少2次有氧锻炼,增强肺部功能,肺气足才能抵御外邪,也可适当通过中医按摩、拔罐、针灸以增强体质。体质偏瘦的人多偏阴虚体质,在秋季更要注重补养肺阴,保持清淡饮食,早晚可以喝些百合粥。
有肺部基础病的患者往往因为肺气虚难以抵御外邪的侵袭,在秋冬易加重原有基础病的病情,还可能诱发肺部新的疾病。因此,平日里要注意保暖和多饮水,保持家中空气湿润,多吃一些养阴润肺的食物或者药膳,也可以尝试练气功、打太极来增强体魄。
小贴士
三道“润肺”药膳 一起吃起来
沙参玉竹汤:制作方法一,选用南沙参15克、玉竹12克、莲子9克、麦冬9克,浸泡十来分钟后切好,猪骨500克切断,全部放于瓦煲内煮汤食用;制作方法二,选用北沙参12克,玉竹9克,淮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野水鸭肉150克,放于沙锅内煮汤饮用。
百合粥:百合80克,剥皮、去须、切碎,再与100克大米一同放入砂锅内,煮至米烂粥稠,加冰糖即可。
白萝卜粥:准备白萝卜50克、大米25克、红糖10克,将白萝卜洗净切成丁,将大米与白萝卜丁一起放入锅中,再加适量清水与红糖大火烧开,转小火熬15分钟即可。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主任医师 马建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