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向东流】用水:“调度”未来

新闻眼|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2022-12-30 08:23:27|网络编辑:刘婷

治“差水”、护“好水”,保护广西山水的“二郎神”将“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而江河之上,一批重大水利枢纽的建成,带给沿岸居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潮涌十年,在盛世兴水、人水和谐的新篇章中,广西写下了怎样的生动注脚?请听系列报道《一江清水向东流》第三篇《用水:“调度”未来》。

今年11月28日,2022—2023年珠江枯水期首次压咸补淡应急联合补水调度启动,6.7亿立方米蓄水从大藤峡倾泻而出,一江清水奔涌而至,将咸潮压制在入海口。这是珠江委连续第18年成功组织实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

然而在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崔世平和澳门特区立法会主席高开贤的记忆中,也曾有过一段这样的画面:上游枯水、下游咸潮。每每进入深秋,澳门、珠海、中山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居民的用水就会亮起“红灯”。

崔世平:“咸到苦,真的像游泳的时候掉进大海。”

高开贤:“那些水放出来的时候又黄又咸,要把它停滞一下才能煲(汤),喝的时候还是咸的。”

9月,跟随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来到大藤峡水利枢纽考察时,崔世平和高开贤看着眼前这道巍然矗立的水利“防线”,感触颇深。

崔世平:“其实从05年开始,已经定期的(调水)。现在是打个电话开水。”

调水不再需要“千里之外”,时间也从七天缩短至三天。作为珠江近地“第二道防线”,大藤峡水利枢纽的建成让该流域“压咸补淡”得以快速实现。大藤峡公司枢纽管理中心副主任赵光辉说,2005年初,珠江千里应急调水压咸首次实施,此后,每年枯水期应急调水成为常态:“大藤峡投入运行之前,珠江保供水主要是从龙滩岩滩几个大型水库进行调水。随着我们软硬件一起上马,测算系统、调度系统就越来越完善,配合越来越顺畅,及时达到珠江委要求的这个下限流量,从大藤峡水库调水只需要三天时间就可以到达。”

只有高水平建设,才能实现高效能通航。作为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利枢纽,大藤峡的“天下第一门”让3000吨级船舶得以畅行西江。但船闸人字门如何要能开闸放水,也要能“滴水不漏”?曾是摆在建设者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大藤峡公司工程部副主任刘刚说:“我们船闸是钢止水,要严丝合缝,保证不漏水。我们在焊接的时候,必须一次性焊成功。我们10个工人里面只挑选一两个工人,工匠级的这种工人去做作业,才能达到我这个效果。”

十里挑一,让大藤峡拥有了国内水头的最高单级船闸。大藤峡船闸设备管理科副科长宋维满眼自豪:“船闸人字门使用的蘑菇头直径有1.2米,两扇人字门有16层楼那么高,下闸首人字门在闭合的时候精度误差在0.05毫米以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直径,几乎滴水不漏。”

自2020年4月1日试通航来,截至今年12月28日,大藤峡船闸累计过闸船舶6.21万艘次,过闸船舶核载1.37亿吨。

船舶从这里驶出,沿江而下一路向东。黄金水道上,船舶往来繁忙,极大考验着水利枢纽的调度智慧。

船主:“喂,你好!”

谢铭:“你好!请问是桂平滨海8099吗?我这里是西江船闸调度中心。”

船主:“对的。”

谢铭:“你现在是长洲(船闸)的上锚地停靠吗?”

船主:“是啊。”

谢铭:“等一下要那麻烦你开到三号船墩那里停靠。”

船主:“好的好的。”

谢铭:“你之前是经过了桂平大藤峡船闸是吗?大概下来多长时间?大藤峡到长洲(船闸)。”

船主:“十二、十三个钟吧。”

长洲水利枢纽,是西江航运干线最后一个梯级枢纽。在广西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调度室,调度班班长谢铭坐在电脑前看着大屏幕,右手操控鼠标,左手拿着对讲机,通知来往货船过闸。

作为西江的“咽喉”,这里也是世界上内河单向通过能力最大的船闸群。2007年5月,一线、二线船闸实现双线通航,2015年1月和2016年3月,三线、四线船闸分别建成投运,多级多线多业主,管理怎么协调,过闸效率如何提升?

谢铭:“2007年它的过货量是两千五百多万吨,到了2018年起就已经开始超亿吨了,这两年过货量已经达到了1.5亿吨。现在过长洲船闸最大的船舶已经是达到了6360吨。”

记者:“以前安排完一艘船的过闸要多长时间?”

谢铭:“大概就是一个小时左右,以前是全靠人工的,对讲机电话联系。现在船主可以直接在微信的公众号上面查询排档信息。”

2018年,全国首个“三统一分”“四统一分”的流域船闸管理新模式应运而生。到今年12月,西江集团船闸运营管理分公司船闸调度部实现了12个梯级19个船闸的联合调度和集中控制。在这个全球过货量最大的天然河流通航船闸的调度室里,谢铭感受着创新带来的巨变:“在这里就实现了船闸的统一报到、统一调度和统一的信息发布 ,对船舶的报到信息、船闸的过货信息、水情信息等都实现了实时的共享跟互通,同时也实现了梯级的船闸集中控制。长洲船闸的运率是越来越高。”

一批全球、全国领先的重大水利枢纽工程让清水东流,也让沿岸因水而兴。当“黄金水道”成为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黄金走廊,一大批陶瓷、钢铁、建材、电子信息等产业崛起于西江之畔。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剑廷:“目前我们引进的外资企业应该讲有三分之二是从大湾区进来的。”

铁腕治水出清流,真情护水润民心,实干兴水促发展。广西以水为笔,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在挑战与超越中,破浪笃行,跟随这一江清水,奔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记者 陆倩 吴霰 唐慧婷 蒋文婷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