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两代人、三个家庭,柴米油盐与家长里短……最近,热播剧《我们的日子》掀起了一股“怀旧风”,令一些观众感叹,好像回到了小时候。
该剧由王雷执导,刘畅、傅子恩联合执导。导演王雷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提到,这部戏表面上是年代戏,实际也是拍给现代人看的,主要是想告诉大家,现实生活其实就是有七八分不如意,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去享受生活,给身边人带来温暖。
如何演绎“年代感”?
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我们的日子》时间跨度比较长。
为了尽可能契合故事发生的年代,王雷和其他主创在选景时花了一番心思,最终选定了旅顺的一条老街道。剧中出现的一些老式彩电、电视柜等物,也是他们想办法收集的“真品”。
“有一场戏是小孩偷吃巧克力,我们在做道具时也查了资料,看看巧克力在那个年代会不会有,有的话是什么牌子,在当地能不能买到,最后仿制了一些。”他说。
而王雷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杨思宇和东方宏同时向王雪华求婚。
“开机第一天拍的这个重场戏,基本是一天的工作量。但当时可能是因为演员之间还不太熟悉,精气神没提起来,从两点多一直拍到天黑,连一半都没拍完。”他说。
拍戏的效果不理想,演员、剧组幕后各部门压力都不小。前前后后,这场戏一共拍了三遍才最终呈现了一个好的效果,比较精准地体现了人物情感和性格。
这个经历让王雷加深了一个观点:对戏的质量必须严格要求,遇到类似问题时要坚持下来,好东西得慢慢“磨”,要允许“试错”,不能急于求成。
人物性格与角色塑造
《我们的日子》中,有点“小资”的刘淑霞和王宪平是夫妻,前者喜欢诗歌,重视相处时的感情和情绪,后者为人正直,但性格多少有点“粗线条”。
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在剧中有充分体现。演员李乃文饰演王宪平,王雷说,剧组整体创作氛围很好。导演们希望李乃文表演时能稍微突出下王宪平的耿直劲儿,“乃文就说,那我试试吧”。
“王宪平的儿子明中有个女朋友,她比明中年纪大,还带着孩子。有一场戏是明中坚持要和女朋友继续在一起,气得王宪平大喊‘你给我滚’!”他发现,这场戏李乃文演得很投入。拍摄时将自己代入了那种愤怒的情绪,一嗓子吼出来,在场人几乎都被吓到了。
为了演好刘淑霞,李小冉也很用心。此前,王雷曾与李小冉合作过几部戏,“她平时对自己要求特别高,拍戏全力以赴,琢磨一场戏哪里可以演得更精彩一些。”
王雷说,有时候李小冉会给一场戏设计三个表演方案,及时把想法和导演以及搭戏的演员沟通,看看哪个更好。
著名演员宋春丽在剧中的表现也是一大亮点,她饰演刘淑霞的母亲“那人和”,善良、要强,得知外孙的病情后那焦急、慌乱的神情,被不少观众评价为“真实”。
在王雷看来,宋春丽演戏特别松弛、自然,而且台词一直背得很熟练,“看到成片时,我们都觉得那人和就是自家的姥姥,宋春丽老师演出了一种人物的共性和亲切感。”
拍给现代人看的“年代戏”
包括刘淑霞、王宪平等人在内,《我们的日子》正是通过小人物群像、日常生活,来描绘社会变迁。
“剧本打磨了五年。开机前,每位有二十场以上戏要拍的演员,导演组几乎都跟他们长谈过,我们希望演员们能展示出一件事发生后,每个角色应有的反应或态度。”王雷说。
他解释,这是因为《我们的日子》不是一部“强情节”的剧,而是想以人为出发点,“我们跟演员老师们说,不要把这个戏当成戏去演,而是要当成生活。”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日子》其实也是在拍人文。王雷打了个比方,“就好像你要搬家,在某个角落发现了两三本爸妈的日记,内容可能是肉价什么的,但你此时看到泛黄的日记本,内心是温暖的。”
“它表面上是年代戏,实际也是拍给现代人看的。”王雷说,这部戏主要是想告诉大家,现实生活其实就是有七八分不如意,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去享受生活,给身边人带来温暖。
塑造真实的人物
《我们的日子》播出后,王雷会去看观众评价,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建议和启发。
谈到执导一部戏的体会,他觉得,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会有一点所谓的“小毛病”,可能会有私心,在知识量、学识,对待事情的反应等方面也许会有不足,不是完美无缺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是真实的,与人相处时会有矛盾误会,但依然会拿出善良和包容,互相扶持。”王雷认为,一部剧中的人物也应该是贴近生活的。
为什么有些偶像剧会令观众觉得“悬浮”?他分析,有一个原因就是“假”、脱离生活。比如从角色塑造来说,无论剧中人物是什么性格,都应该像现实中的人。
“如果一部戏的人物站住了,那这部戏就可以令观众比较快的移情、比较容易让观众接受、喜欢。” 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