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村】青春之光照亮振兴之路

新闻眼|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2023-03-08 08:32:40|网络编辑:刘婷

今年初春,杨宁到北京参加《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的节目录制。录制间隙,她并没有闲着,而是主动找到了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咨询菌草种植技术。

这两年,江门村正在探索竹荪产业和食用菌种植,所以对于这样与专家面对面请教的机会,杨宁很是珍惜:“我们一定要把菌草种植技术引到大苗山。他也答应把菌种会给我免费赠送一些,来做一个试验。今年我们就会在村里做一块试验田,把菌草种好了,然后把它运用到大苗山的养殖牲畜这一块,减少降低村民的养殖成本。”

江门村是杨宁的故乡,2010年大学毕业后她就回到这里,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开始回乡做村官,是为了照顾生病的奶奶,一片竹海一片瓜地,一个桔子一碗杂酸,村民们质朴的乡情让我停下了曾经彷徨的脚步,肩头的责任让我坚定了扎根山村的决心。”

帮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杨宁一直以来的目标。可地处深山的苗寨,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有12个屯分布较散,村里的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想要发展产业,谈何容易?这些年,杨宁带着村民卖过竹子,种过辣椒和葛根均以失败告终。江门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柳容回忆道:“19年尝试种植七彩椒,但是因为山里边气候比较多变,半夜说下雨就下雨,辣椒最怕涝,当年辣椒苗就全部泡死了,其实就是一两场雨的事。”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杨宁从未放弃为江门村寻找适合的产业发展之路。2017年,杨宁发动村民种植紫黑香糯,一开口就遭到了大家的拒绝。为了给大家吃上定心丸,她卖掉了父母给自己准备的婚房,拿着三十多万元卖房款,召开动员会。为了发展更优质的产业项目,杨宁经过调研决定发动群众规模种植西瓜。然而一开始,响应的村民并不多。江门村村民马桂连:“在山里面人那么少,谁会相信赚得了钱。”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当年种植的香糯迎来了大丰收,每亩收入增加两倍;通过网络平台打开销路的西瓜被订购一空,尝到甜头的村民积极性高涨。杨宁顺势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成立了“苗阿嫂”种养合作社,发展起“水稻+鸭子+鱼”养殖模式,种起葛根、高山紫玉香糯米等特色稻谷,还建立了“苗村官”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和腊味加工厂。2020年,江门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000多元,全村95户贫困户327名贫困人口全部成功脱贫。杨宁被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如今,乡村振兴产业园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近段时间,杨宁一直在为产业园里的山泉水厂项目而忙碌着。山泉水厂是村民以认购股份的形式参与的项目,是杨宁在江门村致富道路上的又一次尝试。而这一次,村民的选择是“信任”。江门村村民杨哲:“跟她走没错,我心里有个念想就是这样,所以一直跟着(杨宁)跟了这么多年,她跟我一讲了就能兑现,所以我相信她。”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13年来,杨宁将青春与激情都贡献在了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这辈子她只为做好一件事:“现在村里也已经建起了乡村振兴产业园,产业园区当中将会有4到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我们通过这些企业来带动我们周边村、周边乡镇的乡亲们共同去发展特色产业,把我们的产业越做越兴旺,让我们老百姓的荷包也越来越鼓。”

记者 陆倩 黄婉 韦黎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