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套海洋哺乳动物水下声学实时监测系统在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验收,并在连续3个月的运行中初显成效。运行期间共监测到海洋哺乳动物声学片段一千多条,为海洋动物调查和保护提供了现代技术支撑。
“它监测到了今天六点的时候,就在这个三号浮标,就有中华白海豚出现。”说话的人是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吕连港,他介绍的是海洋哺乳动物声学实时监测系统的实时监测结果。
2022年11月,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在保护区海域首度安装海洋哺乳动物水下声学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动物发声识别模型,可识别珍稀海洋哺乳动物中华白海豚、儒艮和印太江豚的叫声,实时监测浮标周边1.4公里左右范围声学信号,对信号进行处理和识别,并将识别的数据传输至指挥中心,从而实时掌握保护区海域内中华白海豚、儒艮和印太江豚的时空变化。
目前,该保护区布设了4个海洋哺乳动物声学实时监测系统。保护区还联合南京师范大学专业队伍进行现场验证,通过20个航次的船只调查比对,形成了一套能相互印证、互相补充的整合式生态研究新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鲸类研究专家陈炳耀:“我们在现场发现的时候,中华白海豚能够在这个标的旁边,大概1公里范围之内。我发现的时候,正好这个系统也同时发现了,所以这个验证的同步性是非常好的。”
目前,该系统共监测到动物声学片段1066条。从监测浮标监测到海洋哺乳动物出现的天数测算,海洋哺乳动物出现的概率约为40%。
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张宏科:“我们后续会持续地推进这套系统的运行,让这套系统提供科学的监测数据,为保护区的生态修复和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更好地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记者 甘智锐 通讯员 余永波 覃文茜 卜远庆 张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