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5日9时13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唯一兼具“节气”和“节日”两种“身份”的清明。今年的清明有些不一般,是闰月清明,即清明落在了农历闰二月。
我国古人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包括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在公历上的日期相对固定,而农历是以月亮的一个盈亏周期来定月,所以,节气和中气在农历中并不固定。农历历法规定,每个农历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中不包含中气,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为置闰,正如民谚所说“人没中气就会虚,月没中气就得闰”。
闰二月比较少见,就21世纪这100年而言,仅有4次,分别为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99年,而这4个年份的清明也都落在了闰二月。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祭祖、扫墓,俗信认为会有邪祟出现,为防邪气侵扰,办法就是插柳于户,戴柳于首,而此时节也正值“柳色青青柳叶齐”之时,到处是“阳春三月柳色新”的景象,因此,清明又称“柳节”,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射柳等习俗,其中流行最广的就是插柳和戴柳。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插柳、戴柳在一些地区还有纪年华、惜红颜的含义。青柳留春,意味着在春季将逝的时节,用青青的柳条象征着对青春、生命的挽留。在古代,清明节时戴柳往往是女性的活动,有将柳枝编成柳圈戴在头上者,也有将柳枝结成花朵插在鬓上者,还有直接将柳条插于头上者。柳树的成活率高,人们认为戴柳可以祛病,也有生育繁衍的寓意。
小北君课堂
扫墓,即为“墓祭”,也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北方叫上坟,有的地方将扫墓称之为“扫山”或“拜山”等,南方部分地区称之为“挂山”或“挂纸”。
拜的“山”分两种:一种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内的祖辈,称“家山”,拜祭家山称“家祭”;另一种是对宗族祖先的拜祭,称“祖山”“大众山”,拜祭祖山称“扫大众山”。
南宁市民正在广西四厦岭墓园前购买鲜花
温馨提示
清明期间,回乡祭祖的群众不断增加。同时,大家普遍认为,雨天不会发生火灾,给森林防火带来一定难度。其实,随意丢弃的烟头、未燃尽的祭祀用品、林间烧荒等都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隐患。
【视频】清明防火!你一定要知道的小常识
图文来源:新华网、央视网、中新网、南国早报客户端、百度百科
视频来源:新华社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