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题:博爱人间 “救”在身边——2022年度“十大最美救护员”速写
新华社记者董博婷
5月8日,第76个世界红十字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最美救护员”名单。他们身处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紧急关头,他们敢救、会救,以实际行动传递人道情怀。
是挺身而出的平凡路人
如今,“小熊侠”成了重庆市南岸区个体经营人员王勇的代号。
2021年10月23日,重庆市南滨路大鱼海棠公园入口,一名男子突然晕倒在地。嘈杂声中,不远处发传单的“黄色玩偶熊”大步跑了过来。
甩掉玩偶服,大汗淋漓的王勇立马跪地进行心肺复苏,经过持续急救,男子最终恢复了意识。
“能在人们心中留下一点‘侠义’的种子,是我的幸运。”生活向前奔流,“小熊侠”回归平凡,附近社区里经常能看到王勇义务为大家教授急救知识。
当足球赛场上飞奔的身影倒地,意识丧失、心脏骤停,命悬一线时,观赛的国际关系学院学生覃贝尔和牛阵苍配合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学生区少彬则飞奔取来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除颤!按压!”曾参加过专业培训的他们没有慌乱,分工明确,成功让青春脉搏再次跳动。
他们让出手相救成为风尚,让助人为乐成为日常。
2021年12月20日,两车相撞,他和几个人想尽办法拖出夹在驾驶室里的司机;2022年8月2日,听闻附近发生交通事故,他急忙赶到现场,发动群众协助救护、抢救伤者……
2019年6月至2022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六陈镇汽车快修养护中心负责人张隆云救助了近20起车祸的25名受伤人员。
“能帮就帮,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多些温暖。”在张隆云的身上,人们看到,“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在闪光。
是舍己为人的最美剪影
凌晨1点55分,在万米高空飞行的航班上,听到紧急寻医的广播,来自广东的张红和来自海南的肖占祥两位医生,第一时间赶到患者身边。
一位七旬老人神色痛苦、满身大汗,小腹胀得异常明显。经诊断为急性尿潴留,需要立即穿刺排尿,否则可能有膀胱破裂、休克等风险。
因为客舱空间和医疗条件限制,自制的引流管无法靠压力差引流老人膀胱内的尿液。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张红拿起管子,用嘴帮老人吸出尿液。37分钟,持续吸出约700毫升尿液,极大缓解患者病情。
天职所在,倾力奉献;医者仁心,不问得失。
刘旸,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医师。
2021年12月25日上午10点多,蚌埠市一全国研究生考试考场里,一名考生突然晕倒在地,脸色发紫,全身抽搐。
坐在斜后方的刘旸立刻举手示意,表明医生身份,对患者施行了心肺复苏,直至其呼吸、心跳、意识均逐渐恢复,120救护车赶到后,刘旸才返回座位继续考试。
因为急救耽误了不少时间,也影响到了考试状态,最终刘旸未能答完试卷,遗憾落榜。
在个人前途和他人生命的抉择中,刘旸没有丝毫犹豫:“我不后悔。如果事情再发生一次,我还会选择救人。”
总有一些人,在寒风中,向他人伸出温暖的双手。
2022年3月,春寒料峭。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响水镇苗寨村村民秦凯在昔阳渠附近听到呼救,循声看去,只见一辆三轮车在河中央快速下沉,车内4人不停挣扎。
秦凯让村民赶紧拨打120,自己则立刻跳进冰冷的河水中,连续三次下潜,最终与另三名救援者合力将落水者救上岸。顾不得套上衣服,他迅速组织大家进行心肺复苏,成功挽救祖孙4人生命。
是各行各业的急救先锋
“麻烦让一让,我学过急救,有证的,能帮忙!”身为“闪送红十字爱心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在北京从事配送工作的“闪送员”张飏携着急救包穿梭在首都北京的大街小巷,成为城市中移动的救护站;
“车内有乘客晕倒了!快,准备急救!”在每天承载百万人流的“城市动脉”,湖北武汉地铁11号线长岭山站的值班站长肖畅面对突发情况,总能果敢应对、迅速组织,带领站内职工守护好民众的安全;
“来人啊,快点来人,这里有人晕倒了!”听到呼救,休假中的钟春丽第一时间化身“急救员”冲了上去,利用学到的急救技能成功挽救一条生命,这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公安局的辅警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使命……
人人敢救,带动汇聚更大力量;人人会救,一起筑牢生命的防线。
2022年9月8日晚上8点30分,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洋湖足球公园2号球场,两支业余球队战得正酣时,一名球员突然心脏骤停倒地。
球队队长、湖南省长沙市某通讯设备公司负责人王强,和两名在长沙从事医务和健康管理工作的队员袁彪、延沐坤,以及在附近运动的武警湖南省总队医院医师任若兰迅速反应,交替配合进行心肺复苏。
7分钟后,这场“教科书”式急救成功救回了一条生命。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越来越多的人在平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行动作范例,用大爱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