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进老小区,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汽车|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2023-05-12 17:15:00|网络编辑:刘婷

  ■ 41.6万辆,总量位于全国城市第六、非限购城市第一 ,这是截至2022年底成都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其中私家车保有量最大,约19.8万辆。据预测,到2025年,成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0万辆。

  ■ 新能源汽车数量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巨大的充电需求。成都已建成充电桩10.8万个,车桩比为4:1,虽然总体相匹配,但车桩供需不匹配、忙闲不均等现象仍存在,尤其是对于住在老旧小区的车主来说,回家充电成为一件“难心事”。

  ■ 为破解居住小区充电桩建设难、管理难、安全隐患大、各主体矛盾突出等难题,成都推行“统建统管、有序充电”模式。经过三年的时间,目前全市既有居民小区充电桩总数39309个,其中签约“统建统管”小区近1000个,建设充电桩超4000个。但在一些区域,充电桩进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仍然困难重重,始终处于“低速慢跑”的阶段。

  ■ 打通充电“最后一公里”,充电桩进小区究竟难在哪儿?对标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破解老旧小区充电难的创新之举,成都如何破题?借助智慧化手段实现“城市充电一张网”还有多远?

  ■ 近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记者走访调研了成都部分小区、充电点位。

 1

  充电桩被拦小区外,这件难心事怎么解?

  位于成华区的华林南苑小区,是一个建成已有12年的安置房小区,住户超过1000户。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小区内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从原先的个位数增加到20多辆,车主们希望能在停车位上安装充电桩以实现在家门口充电,“可是小区的车位都是公共车位,业主没有产权车位,不能安装私人充电桩。”华林南苑小区的物业经理苏国功坦言,更大的难题是,小区变压器未预留安装充电桩所需负荷、充电桩或有安全隐患……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制约像“拦路虎”一样,让充电桩进小区成为居民的难心事。

  “你别小看这24个公共充电桩,它们可都是一路‘打怪升级’才得来的。”指着小区地下停车场一侧整齐排列的充电桩,苏国功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却也道出了实情,在老旧小区加装充电桩,没有固定的产权车位,停车资源紧张,涉及到电力容量需求,电力线路、接口等基础设施等问题,同时还需要业主达成共识,每一步都是一道关,需要去攻克。

  转机出现在2021年,在成都市经信局的统筹下,成都市住建局、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社区等多方努力下,小区引入充电运营商,通过“统建统管、有序充电”的方式,增设公共充电桩,在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用电的前提下,通过“两级调控”技术,解决居民充电需求。

  同样建成于2011年的神仙树大院小区也面临相似的难题。这是一个总户数3600余户,近万人居住规模的老小区。几年前,小区第一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陆续在小区内安装了十多个私人充电桩。但是,随着小区新能源汽车逐年增长,小区物业无法持续满足业主安桩的需求而不得不暂停受理业主的安装申请。

  一边是业主强烈的充电桩安装需求,另一边是电力负荷无法满足逐年增长的汽车充电需求,矛盾如何破解?“统建统管、有序充电”的小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也成为这一小区的破题之钥。

  所谓“统建统管”模式,是由具备电力调配能力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出资,通过开展干线电缆等供电设施改造,在居民自有(租赁)车位建设智能有序充电桩,应用智能有序充电,提供安装与维护管理一体化服务,并负责充电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承担安全管理主体责任,采取市场化方式收取服务费用。

  “不管是公用充电桩还是自用充电桩,需要破解的难题都一样,居住小区充电桩有建设难、管理难、安全隐患大、各主体矛盾突出等等问题。”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签约“统建统管”小区近1000个,建成及开工项目数超过400个,建成充电桩4000个,涵盖成都20个区(市)县,基本实现居住小区充电基础设施“统建统管”模式的成都全域覆盖。

 2

  破解居民“家门口”充电难,成都如何探路?

  作为成都最先一批“初尝螃蟹”的小区,华林南苑小区、神仙树大院小区为后来者探了路——老旧小区内安装公用、自用充电桩,需要打通哪些难点、堵点,该通过怎样的流程去申请……

  然而,“统建统管”模式在推广时仍会遇到不少难题,安全智能有序充电普及程度还偏低。梳理近两年12345信箱中关于小区充电桩的意见投诉,以老旧小区为主的居民反映因电力负荷、安全因素、空间有限、消防安全、安装收费等导致“安桩难”。

  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联盟充电专委会副秘书长陈亮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成都市约有住宅小区2万个,其中拥有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小区6200多个,但居住小区充电设施以居民个人安装为主,数量约为5万到6万个,而“统建统管”的充电桩只有4000个。

  充电桩进小区到底难在哪?陈亮坦言,矛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建的矛盾和管的矛盾。在建设方面,一些老旧小区存在未预留电力线路、接口等配套基础设施,尤其是地下停车场的建设限制,还有电力容量预留不足等问题。

  而在管理方面,主要涉及到安全责任,充电桩大多安装在地下空间,尤其是业主自建桩缺乏专业的充电设施维护能力,极易引发公共安全事故,因此,成都在全国范围内创新探索“统建统管、有序充电”模式,破解居民充电难问题。

  “当前,居民小区充电桩建设具体问题主要集中在2019年前建成的小区。”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充电桩进小区难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成都充电桩建管模式有自建自管、自建统管、统建统管三种。

  事实上,成都正在小区内“统建统管”的基础上探索更为丰富的充电渠道,以缓解居民充电难问题。

  中午12时许,经营蔬菜生意的刘师傅将车停在西青路35号,熟练地扫码、充电,仅仅半个小时后,车子就充满了电,“我每天都要在郫都区田间地头和成都市区的蔬菜售卖点之间往返,充电需求很频繁,最近发现家附近有了这样一个路边的充电站,真是很方便。”刘师傅所说的路边充电站,也正是成都在试点的路侧充电设施。

  “这是成都市第一个路侧充电桩,今年3月2日上线投运以来,已提供充电服务1200多次,绝大多数为周边居民用户,基本覆盖附近5-6个老旧小区,实现了缓解老旧小区充电难的初衷。”负责建设的成都交投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管部负责人王兴宇介绍,当前在成都三环内尤其是一环内,普遍存在线路负荷不足、场地空间有限的难题,部分老旧小区因居民用电负荷等原因无法满足每家都建充电桩,充电矛盾难以解决 。在小区周边结合路内停车泊位建设路侧充电设施,在不新增空间资源占用的前提下,可有效丰富和补充老旧城区电动汽车充电渠道。

  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路侧充电设施按照“需求导向、安全可靠、规模适当、多方支持”的原则推进建设,结合既有路内停车泊位,采取与智慧多功能杆合建和独立设置建设两种方式实施,目前尚属于试点阶段,正在对前期试点项目的建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充分论证,待条件成熟后再行稳妥推进。“未来,还计划扩大路边泊位充储网建设投入,结合储能技术打造‘城市充电宝’,同时通过科技赋能,智能选址系统精准选择点位,结合电网用电负荷、用电信息等要素利用新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需求响应、智能运维、负荷调控,V2G和有序充电等功能。”

  3

  “城市充电一张网”,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小小的一个充电桩,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必需的配套业态,也是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车主的“急难愁盼”事,打通充电“最后一公里”堵点,是居民最迫切、最关心的出行和安全需求,也是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

  在陈亮看来,充电桩虽是一个很小的基础设施,但却事关千家万户,尤其是每个小区的情况千差万别,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多措并举来解决。

  事实上,破解充电桩进老旧小区难题,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成都市住建局、成都市经信局、成都市城管委、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等多个部门也先后赴相关地区进行实地的学习考察。记者了解到,针对小区电力容量不足和安全主体责任难落实问题,上海、江苏在既有居民小区推行“统建统管”模式,实行智能有序充电管理,提出车企提供的充电桩应具备智能充电功能,并鼓励对既有的自用桩进行智能化改造。广州探索在居民小区试点推广“统建统管、散建统管、有序充电”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备受市民关注的老旧小区车位不足,停车矛盾突出的问题,北京、上海提出试点在小区周边建设路内泊位充电设施,缓解居民充电难的措施。

  当然,先发地区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但要找到适合的“成都路径”,“成都首创了‘统建统管、有序充电’,上海、深圳等地也借鉴成都并进行了创新。”陈亮说,但有一个共同点和成都一样,都提出了要“有序充电”。

  长期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副教授、汽车工程系主任蔡云则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不管是公用还是自用充电桩,都存在使用率偏低的问题。”蔡云告诉记者,充电桩还存在“有桩无人充,有桩等着充”的现象,从现阶段来说一人一桩其实是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浪费的现象,在他看来,未来的充电桩布局应该是小区内和小区外互为补充的均衡、有序发展格局,比如探索自用充电桩“多车一桩、错时充电”,提高小区内充电设施的利用率。但同时他也提醒道,小区外的快充站与电网之间要建立“蓄水池”“防火墙”,防止在无需充电的情况下,出现小区电动车充电负荷与生活用电负荷在晚高峰时段集中重叠推高尖峰,影响城市电力运行。蔡云也注意到,成都市经信局即将出台《成都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 年)》,将构建起“车桩匹配、精准高效、支撑产业” 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大幅提升电动汽车充换电保障能力,“建议政府从未来城市能源发展、电网发展及智慧城市建设的角度,提前抓好顶层设计及布局,避免后续大量小区充电矛盾甚至舆情的产生,同时行业部门要敢于结合成都实际建立或提高成都标准、规范等,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建设管理要有安全门槛,实现有门槛的市场化推进,培育在全国行业内有影响力的成都的头部企业。”

  未来,市民充电能否更方便、快捷?“充电一张网”,是陈亮和蔡云不约而同提到的未来发展方向。“优化拓展全市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监测监管平台,加快平台与各类新能源汽车监测平台和相关行业部门数据开放平台的互通,推动车桩终端与平台信息相互识别。”陈亮表示,将全市各类充电运营商统筹整合纳入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对充电设施区域分布、峰平谷分布比例、充电结算信息、故障情况等进行安全监控、实时反馈,定期对区域单位电动汽车保有量、百公里电耗量、单桩利用率、公共停车场配建比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将切实提升全域充电网络服务效能。

  “小区充电桩建设并不仅仅是安一个桩这么简单,未来充电基础设施的产业生态是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的。”陈亮说,可以想象每台车既是一辆交通工具,也是一个储能体,对于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城市能源效率的提高,都将带来很大的改变。(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记者 李彦琴 王勤)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