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不少地方都有划龙舟的习俗。在桂林,传统龙舟竞渡也叫扒龙船,以龙王巡游为主,竞技为辅,有一系列民俗文化体系。广西桂林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广西桂学研究会成员罗天长期以来关注桂林的传统民俗文化,多次去到漓江沿岸村落进行田野调查。近日,新闻910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在她的记录中,桂林龙船文化是什么样的,又给她带来了哪些感受?
福隆园游龙仪式(受访者供图)
记者:“您是怎么想到去记录桂林龙船习俗的?有哪些桂林龙船习俗让您印象深刻?”
罗天:“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桂林历史文化与传统民俗,桂林龙船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极具代表性的桂林本土民俗文化。今年年初开始,我加大了对龙船文化的关注度,尤其是五月中旬到临近端午节的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往村里跑,拍摄记录桂林龙船民俗。
彭家岭龙船队去九娘庙“舀酒”(受访者供图)
“漓江沿岸上起鸬鹚塘下至九娘庙我基本都跑遍了。福隆园游龙、上官村捻船、下梁江抬船、六狮洲打鼓、大面圩练旱桡、董家巷画龙鳞、老前辈教唱龙船歌、标头旗、九娘庙冲滩、彭家岭红龙起水……跟龙船文化相关的仪式和活动都让我印象深刻。”
蔡家渡老前辈(受访者供图)
记者:“您认为桂林龙船文化的魅力何在?”
罗天:“桂林龙船的不同之处,是保留了一整套完整的民俗。桂林龙船是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龙崇拜”为内核的地方特色民俗,具有尊崇礼制、注重仪式、竞技相辅的特点,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鸬鹚塘老前辈敲鼓(受访者供图)
“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在被龙船民俗魅力和龙船文化感召力所感动和鼓舞。比如,看到六狮洲龙船鼓手敲鼓时,我就觉得特别有仪式感,特别着迷。鼓手打出了龙船鼓的庄严、肃穆与沉稳、大气。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又阳刚铿锵,哪怕不会“扒船”的人听到这鼓声都会“扒”了。后来我了解到,这位村民已经做了二十几年龙船鼓手,难怪我觉得他已经不是打鼓了,已经达到了‘人鼓合一’的境界。
油榨村练旱桡(受访者供图)
“又比如,夕阳西下,我路过上关村看到落日余晖洒在龙船上,真武庙前有几个老前辈在小心翼翼地捻船,上桐油、涂金漆。我从他们专注的眼神中看到了对龙船的呵护与钟爱。
董家巷标头旗(受访者供图)
“再比如,在董家巷娘娘庙看老前辈给龙头描漆,我安安静静在旁边看了好久。老前辈热情大方地把笔递给我,邀我来体验。我诚惶诚恐地接过笔来,用心描绘。这时候,我体会到的是龙船文化的兼容并包与龙船人的宽和仁义。
董家巷描龙头仪式(受访者供图)
“还有,九娘庙龙船在虞山桥、广王坝冲滩时,听到锣鼓齐鸣,看到小头旗用力挥旗,众桡丁奋力扒船,在水面划出一道优美弧线时,我感受到龙船的凝聚力、向心力、拼搏力。看到各色龙船在桂林美丽的青山绿水间游荡,听到桡丁们唱响龙船歌时,我心情无比愉悦和陶醉;看到村与村之间走龙亲、舀酒时的热闹欢腾、喜庆团圆,对歌时即兴编吉祥如意的祝词,既押韵又琅琅上口……太多令人感动的场景和画面,这些都是龙船文化魅力的集中体现。
白石潭“金角老黄龙王”(受访者供图)
“总的来说,我认为,桂林龙船文化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礼之用,和为贵’。不管哪朝哪代,贯穿始终的整个氛围就是祥和、安宁。其次,‘开心快乐’。通俗讲就是闹热、好耍,好看、好吃。另外,龙船文化体现了‘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出激扬向上的生命张力。
小村抬船(受访者供图)
记者:“对于桂林龙船文化,您曾说‘了解越多,越虔诚仰望’,为什么这么说?记录完之后,这些资料您打算如何整理和利用?”
罗天:“我注意到一个亮点,今年涌现了很多‘小头旗’出来。比如九娘庙、董家巷等。让小把爷(桂林方言中小孩子的意思)来耍头旗,让他们从小就对龙船文化有感受和领悟,这就是对龙船文化最好的传承。薪火相传,弦歌不绝。桂林龙船有大美而不言。因为懂得,所以仰望!
下梁江龙头(受访者供图)
“资料的利用途径有很多,但宗旨只有一条:宣传、发扬、保护、传承,让更多人关注龙船文化。就算只是记录点滴,也算是为我们桂林龙船民俗文化发展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我非常欣喜地看到,现在记录龙船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也代表着龙船文化被更多人重视。相信富有地方特色的龙船文化,会被更多人知晓。
九娘庙龙船游叠彩山(受访者供图)
“2023年是桂林龙船‘十年一大扒,五年一小扒’的‘小扒’之年,桂林民间对龙船的热情重新被激发出来。桂林龙船历史底蕴厚重、文化内涵丰富,极具旅游开发潜力,是文旅融合的极佳契合点。
群龙汇聚鸬鹚塘(受访者供图)
九娘庙头旗二旗(受访者供图)
“希望今后能形成旅游观光产业,让更多人感受龙船文化魅力、锁住乡愁的同时,更好地助力桂林旅游业发展,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增添一道靓丽风景线。”
记者: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