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社区图书馆进入人们视野,且颇受年轻人青睐,成为年轻人的“诗与远方”。社区图书馆,是嵌入街道、社区,为周边居民提供学习、阅读、休闲活动的“微场所”。社区图书馆没有华丽的建筑设计,总体规模不大但胜在分布均匀,它的存在,补足了城市公共图书资源供给的“最后一公里”短板。
小区门口,实现阅读自由
社区图书馆,顾名思义,是设立在街道、社区中的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是公共阅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在居民社区的延伸。
你家门口有没有这样的社区图书馆呢?
最近,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南宁的社区图书馆不再只是老人带孩子消遣的地方,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其中。他们说,不用起个大早赶去大型图书馆预约抢座,也不用付费到咖啡馆或是共享自习室看书学习,在家门口的社区图书馆,就能让自己轻松实现阅读自由。
其实,南宁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布局很早就已启动。作为图书馆延伸服务和高新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重大突破,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图书馆为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模式,提供了集自助借还书、阅览、自修、无线上网等多重便利为一体的综合空间,让市民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据了解,早在2013年,南宁市的第一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就已投入使用。这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位于当时的南宁市图书馆一楼,面积为100平方米,集自助借还书、阅览、自修于一体。此后,南宁市根据第一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成功经验,陆续投放了10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并根据社区、广场人群的需求投放各类型图书,受到了不少读者的欢迎。
按时“打卡”,静享温馨时光
8月26日晚7时许,在南宁市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高新区丰达路服务站门口,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馆内有十余名读者正在静享阅读时光。相较于室外柜员机式自助图书馆,室内自助图书馆的服务更周全、环境也更温馨。
“我每天中午、晚上下班之后,都会过来看一会儿书。”在高新区上班的隆女士目前在备战明年的公务员考试,丰达路的社区图书馆成为了她每天学习、放松的场所。隆女士告诉记者,这样的社区图书馆虽小但“五脏俱全”,还有无线网络、空调、充电插座,可以满足读者的大部分基本需求,“周末我除了到别处吃东西,可以在这待上一整天”。
“咖啡店里有点吵闹,而且每次去消费都要花上好几十块钱。”读者赵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住在玉洞大道上,出于更合理消费的理由,她每天都会到附近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打卡”,以此规律自己的生活,“24小时开放的社区图书馆很合适我。这里空间宽敞、藏书种类繁多。关键是随时都能来,在这样的氛围下阅读,还能缓解平时工作带来的焦虑”。
这样“书香满屋、世外桃源”的场景,每天都在南宁各个社区图书馆里上演着,室外车辆川流不息,室内氛围宁静悠远。
人文关怀,追求“诗与远方”
随着社会发展与变革,“终身学习”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考公、考研、考证等需求的增加,让一些大图书馆“一位难求”。嵌入街道的社区图书馆,便成了年轻人都市生活的“心灵栖息地”。
“可以短暂放下手机,享受读书的宁静”“不需要特地打扮收拾自己,走路几分钟就可以身心放松地投入学习”。采访中,不少年轻人都表示,便捷的地理位置、舒适的阅读空间等优势,让他们更愿意走进社区图书馆。记者通过查询得知,目前,南宁市开放了12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其中5家为室内自助图书馆。这其中,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还能与南宁市城乡一体化联合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
资深阅读推广人黄珂介绍,作为惠民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功能的辐射区域已经越来越广泛。从省立、市立到城区、县区,再到各个社区,大众的阅读与自习空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大家可以就近在社区进行学习,大大节省了路程时间,更拉进了图书馆与大众的距离,真正做到零门槛的文化惠民。
“好酒也怕巷子深,藏在身边的社区图书馆,理应得到更多关注和利用。”黄珂表示,社区图书馆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都市青年对于学习空间的需求,甚至对于一些迷茫孤单的年轻人来说,社区图书馆为他们提供的是一座精神的栖息地。这样的空间,闪烁着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文明之光,也值得被用心经营、进一步推广。(刘豫 陆欣楠)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