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二批12个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北海银滩入选,是广西首次、唯一入选案例。
北海银滩岸线绵延百里,分布有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湿地等,素有“天下第一滩”美誉。
红树苍翠,沙鸥翔集,游人赏景。记者在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湿地看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细看密密匝匝的红树间,湿地上招潮蟹成群出没,各类底栖生物十分活跃,湿地生态显现活力与生气。今年该湿地成功晋级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广西入选的4处湿地之一。
这是北海海湾保护成效的典型案例。近年来,北海市委、市政府高举生态立市旗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制定出台《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北海市红树林保护条例(草案)》,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投入约185亿元用于银滩美丽海湾建设,陆海统筹、河海兼顾,持续开展海洋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不断筑牢北部湾生态屏障。如今,百里银滩彰显“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的特质,吸引八方来客,让“品质北海、魅力北海”成色更足。
A 控源头,水清滩净渔民乐
近日,记者来到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这里草木繁盛,植被分布层次分明。市民在公园里休闲、跑步、健身,享受由滨海湿地特点打造的红树体验区、观鸟基地、滨水栈道、慢行系统等独特公园景观。
冯家江是北海市内最大的内陆潮汐河流,过去因遭受污染,水质堪忧,海洋生态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
“谁能想到这里现在变成了一个美丽公园?”临江村落银海区银滩镇曲湾村村民潘润莲见证了冯家江流域的蜕变。潘润莲现在是该公园的保洁员,据她介绍,整治以前的冯家江流域沿江遍布大小虾塘,村民将未经沉淀的虾塘水直接排入江中,长年累月,虾的排泄物沉淀在河底,江水变成黑臭水体。那时,冯家江入海口附近滩涂的海螺、贝壳、沙虫等日渐稀少。
2018年,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启动,总投资约24.8亿元,让冯家江流域水环境生态改善迎来转机。治理前调查显示,污水直排、养殖污染、淤泥沉积是导致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污染来源,冯家江片区沿线共有363个污染排口,其中污水直排310个、雨污合流排口53个;虾塘养殖面积近2000亩;养猪场24个。每天排入冯家江的污水约4.5万吨,相当于24个标准游泳池的蓄水量。
随着江水生态日趋恶劣,附近渔民也意识到生态不堪重负时,发展不具可持续性。“拿被污染的水来养虾,虾肯定养不好,那时我家3亩多的虾塘收成越来越差。”潘润莲回忆。
冯家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迫在眉睫。“首先要截断污染源头。”北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陈惠政介绍,项目整治虾塘和养殖场,埋设30公里截污管线,拦截收集污水,让其不再流入江中。同时,进行内源治理,清除污染严重的淤泥,拆除硬质河坝,畅通水系,减轻水体的内源污染。
截污之后,北海创新治理污水,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净化后,进入再生水厂做进一步处理,最后通过生态湿地再次提升水质。如此,经过多次处理后达标的水被引到冯家江上游排放,补充河道生态需水,形成活水循环净化的过程。
“现在冯家江入海口滩涂虾蟹螺又渐渐多了起来,我周末经常去赶海,捡回来的海鲜吃不完就拿去卖。”潘润莲与渔民们切实感受到冯家江流域生态的改善,他们重新找回海边儿女靠海吃海的那份富足与幸福。
记者了解到,北海近年来开展沿线陆源污染整治,完成银滩海湾568个雨污直排口的治理;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对渔港、内港、沿海河道、海滩景区等海滩垃圾实施集中整治,去年以来清理海洋和海滩垃圾约4200吨,整治效果明显。目前,北海银滩海湾水质优良水质面积比例稳定保持100%。
B 强体质,生态修复引“客”来
今年7月,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成功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嘴白鹭,这也是湿地公园首次记录到该鸟种。据鸟类专家推测,黄嘴白鹭在湿地公园繁殖的可能性较大。
据了解,湿地公园地处于世界八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是多种易危、濒危、极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据监测发现,每年繁殖季或候鸟迁徙季,有2万只以上的水鸟在湿地公园范围内“做客”,或停歇或越冬。
这些鸟类的到来,也直接反映了当地绝佳的生态环境。
“这棵红树植物叫榄李,目前在我们公园只发现有两棵。”2019年3月在一次生态监测工作中,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监测部部长邓秋香在冯家江东岸意外发现了其中一棵榄李红树,属于广西珍稀红树树种。
这让从事红树保护工作6年的邓秋香兴奋不已。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湿地公园将其移植到湿地保育区,并于2021年通过人工授粉后采集种子,成功培育出其后代,解决了榄李自然繁育幼苗困难的难题。如今公园里已繁育出30多株“榄李宝宝”,也承载着红树林生态修复的希望。
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在消浪护岸、净化海水和维持近海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北海开展银滩美丽海湾创建工作中,十分重视红树林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海岸水质也因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效而受益。北海市实施陆海统筹的生态修复,构建海湾生态安全屏障。在进行上述冯家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时,北海大力整治沿江虾塘,以退塘还湿、退塘还林、退塘还滩为主线,修复和繁育红树林8.305公顷。“为了加强红树林保护,我们还开展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的监测与清除。”邓秋香说。
同时,北海以尊重自然的理念,拉长植被岸线,增强生态功能,扩大水体交换面积,修复湿地,先后开展红树林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建设项目8个,并新种植红树林。2017年以来,北海新增红树林1.122万亩。
修复过程中,北海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原有地形地貌自然地理格局,使得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目前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红树植物共19种,截至2022年,累计监测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207种、鸟类206种。
C 护颜值,经济生态双丰收
今年暑期旅游旺季,北海银滩景区客流如潮。“银滩越来越美了,沿海绿化也很好。”来自四川的游客林子明说。
北海银滩景区颜值提升显而易见,但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景区东西两片沙滩岸线得以联通,得益于北海市实施“退港还滩”岸线生态整治修复工程。“以前咸田渔港将沙滩截断,像一块伤疤。”北海银滩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魏一凡介绍,经过严格论证程序,2019年11月和2021年3月,北海实施的岸线修复和港池回填两项工程相继开工,总投资1.3亿元,目前均已完工。该工程共回填沙量46.5万立方米,修复岸线3.1公里,退陆还海面积3.8万平方米,退港还滩面积约78.3万平方米。沙滩回填了,景观变美了,游客增多了。
该工程是北海市实施银滩改造提升“6+N”项目之一。为提升北海银滩颜值,提升市民游客亲海品质,北海于2018年启动银滩“6+N”项目建设,总投入约27亿元,包括景区接待设施及景观改造类6个项目,环境保护类2个项目,道路、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类6个项目等,于去年全部完工。改造后的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于今年5月被确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景区继续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北海银滩景区的华丽蝶变,引来八方游客,带动全市旅游业态势持续向好。今年上半年北海接待国内游客2752.96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312.18亿元,总体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今年7至8月,北海市接待国内游客1150万人次,国内旅游消费超130亿元。
随着银滩景区的“龙头”效应不断提升,景区以及周边文旅业态更趋于多元高端。记者了解到,沿着北海银滩绵延的海岸线,已吸引多家高星级酒店进驻,预计3—5年后,北海将成为国内高星级酒店密集的滨海旅游度假城市。“滩长、沙软、水净的银滩,是吸引游客的核心吸引力。”北海喜来登度假酒店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假期间酒店基本都是满房状态。
“我们通过创建银滩美丽海湾,探索了一条实施生态修复的成功之路。”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吴智祥介绍,通过对生态系统加以保护和修复,实施可持续开发管理,从而使银滩海湾生态系统造福群众,提升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公共价值,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还有效带动酒店、金融、科技等产业的综合发展,银滩海湾片区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55亿元、税收贡献12.52亿元,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