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广西:多举措齐抓共管 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广西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围绕“防返贫、守底线、促振兴”工作要求,创新推行“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工作模式,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做好风险预见预判预案,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新平村村民凌新超,今年初被确诊为急性肝衰竭,先后花费五万多元的治疗费用。今年3月份,凌新超通过扫描广西监测对象申请微信二维码,申请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党委宣传委员李霄榆:“村委入户了解他们的情况之后,经过村委评议、我们镇里审核,最终由城区审定纳入。今年广西推行线上三级无纸化审批后,十三天内就会把他纳入到防返贫监测对象之中。”
在经过村、镇、城区的层层审核把关,凌新超被确定为监测对象:“村里帮我申请了低保,还让我担任了公益性岗位,做防返贫监测网格员,目前住院治疗费用得报销也多了,家里也有了一定收入。”
针对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等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重点农户,今年以来,南宁市邕宁区创新建立多项响应机制,组织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联合同步开展认定程序,同步实施综合帮扶,确保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深入化、具体化。南宁市邕宁区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秋滨:“在帮扶方面,实行干部‘一对一’帮扶,从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两线发力’。截至8月底,邕宁区累计纳入监测对象973户3343人,已有645户2299人消除风险。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258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
今年以来,广西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动传统工作模式变革,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全面推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工作新模式,形成一套“效率高、责任实”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新机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截至今年8月,全区累计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52.16万人,消除风险34.72万人。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乡村振兴外资项目发展中心主任邓妙宏:“我们在全区各县共划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网格5.86万个,县、乡、村纵向设置四级网格长近20万人,乡村横向设置两级网格员共22.7万人,村级专设两类防返贫监测专员4.6万人,共同拧紧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责任链、工作链、服务链。”
不仅及时做好风险预见预判预案,广西各地还结合实际创新防止返贫致贫模式。在百色市西林县,通过设立防返贫干预救助保障资金,对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得到政策补助后仍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给予干预救助。今年初,受到持续干旱影响,西林县马蚌镇马蚌村综合寨屯饮用水源干涸,该村通过申请防返贫干预救助保障资金,解决了该屯缺水的问题。西林县马蚌镇马蚌村党支部书记郎文兵:“申请得到(干预)救助资金之后,我们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在另外的一个小溪接水资源过来到水池里面,现在饮水正常,群众很高兴。”
截至8月,全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710元,增速14.9%,与全国和全区农民收入比值分别为79%、91.2%,收入比值实现“双提升”。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乡村振兴外资项目发展中心主任邓妙宏:“我区将继续强化监测帮扶,深入推行‘两化’工作模式,探索信息化路径赋能破解痛点难点新举措,织密监测帮扶网,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同时,聚焦重点地区、重点群体,从就业帮扶、产业带动、盘活用好农村资产、兜牢社会保障、减轻支出负担等五个方面齐发力,促进脱贫群众稳产业、稳就业、稳收入,实现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记者 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