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优化汽车配件流通环境等7个方面政策措施,系统部署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促进汽车后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市场结构不断优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持续优化汽车使用环境,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汽车消费需求。
汽车后市场是指整车落地销售后,围绕汽车从使用到最终报废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所需的交易和服务形成的市场,主要包括汽车金融市场、汽车保险市场、汽车养护市场、汽车用品市场、汽车文化及汽车运动市场、汽车租赁市场、二手车市场等。公安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亿辆,机动车驾驶人5.2亿人。巨大的汽车保有量,为我国汽车后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和空间。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规模达12.4万亿元,近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0.1%。
在欧美等汽车成熟市场,汽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20%,其他60%的利润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售后服务利润一般是整车销售利润的3倍。从这一角度说,真正的汽车大市场是后市场,得后市场者得天下。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我国汽车后市场还远不够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比如,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而根据现有数据,我国汽车整车制造业规模与汽车零部件规模比例仅为1∶1。除了零部件行业,在保险、金融、养护等其他主要汽车后市场领域,我国也处于滞后状态。
滞后状态的一个典型表现,是后市场相关产品和服务质量较差,消费者投诉较多。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在具体商品投诉中,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为21219件(同比上升5.14%),位居投诉量第三位。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有关汽车投诉的主要问题有4类:用维修过的瑕疵车冒充新车销售,以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二手车交易透明度低,汽车质量问题频发。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是中国汽车后市场滞后的另一突出表现。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法规标准并不完善,在维修、配件、美容、汽车周边用品等领域,均存在行业性质的指导规范缺失问题。这影响到我国汽车后市场的整体发展。
在尚不成熟的汽车后市场,自然很难成长出成熟的汽车后市场企业。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汽车维修企业超过50万家,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超过900万人。但国内经营汽车后市场业务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尚未出现拥有较大知名度的大牌企业,整个市场集中度较低,缺乏专业化、流程化、科技化的市场模式,长期处于小、散、乱的状态。与这种市场状态相伴,价格体系混乱、产品质量鱼龙混杂、企业诚信缺失等问题突出。
对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的现状固然要有所担忧,但还应保持乐观心态。毕竟中国汽车后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按照《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从多方面入手,大力推进汽车后市场建设。一方面,加快汽车后市场相关法规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坚持市场主导,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标准化水平,破除限制汽车后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支持性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把握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及共享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深入研究汽车后市场新兴领域和关键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推进汽车后市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丰富汽车后市场产品和服务。 □胡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