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南桥附近发现12个明清时期石墩!或与文昌阁有关

广西新闻|来源:玉林晚报2023-10-26 10:15:30|网络编辑:李惠惠

日前,玉州区教研室主任张冬森告诉记者,在玉林城区南观小学附近一条巷子里,藏着10多个石墩,可能与文昌阁有关。

12个石墩是玉林文昌阁的柱础

在南观小学附近一条杂草丛生的巷道中,横七竖八地放着12个石墩,仔细一看,石墩有如石鼓状有如花瓶状,但规格基本一致,高约50厘米,宽约40厘米,有的石墩有纹饰,但看不出具体内容。

\

12个石墩柱础藏在小巷里

在清洗擦掉石墩的泥巴后,石墩露出了真容,经现场初步勘验,玉林市博物馆副馆长李义凡说,根据石墩材质和纹饰,初步判断石墩是玉林文昌阁原来的柱础。12个柱础有明代的也有清代的,因为历史上文昌阁多次重建,所以保留到现在,就有了不同年代的。

\

现场仔细观察柱础

\

吉兽吉禽纹八面体座扁鼓型柱础

李义凡对柱础仔细观察后指出,其中一个柱础材质是汉白玉,不仅材质非同寻常且年代久远,属于明代文物,柱础上面纹饰复杂造型独特,有兽纹有花纹,每个侧面雕刻各不相同,李义凡将这个柱础命名为吉兽吉禽纹八面体座扁鼓型柱础。另外11个柱础基本相同,属于花瓶型八面体柱础,有具象的写实纹饰,也有抽象的图案装饰。

柱础窥见文昌阁的宏伟

柱础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结构构件与艺术构件完美统一的典型代表。柱础的主要作用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古人对柱础石的使用均十分重视,它原本是一个结构构件,后来演化成一种依赖于结构功能的艺术形式。

\

精美的柱础雕刻

玉林文昌阁是玉林历史上一座重要建筑,历经多个朝代多次重建,现存的12墩柱础石,只是文昌阁基础的一部分,但是却体现了文昌阁当初的精美宏伟,高雅庄重。

据清朝乾隆时《郁林州志》记载,文昌阁当时有一面西汉时的铜鼓,铜鼓不但有纹饰,还有蟾蜍等饰物,雕刻精美。

李义凡说,从丰富而高雅庄重的柱础,到内有精美的西汉铜鼓,使得文昌阁建筑在统一中有变化,而从文昌阁的历史与所在位置看,又兼顾着鼓楼的作用,这些丰富的形态体现出玉林文昌阁曾经的雄伟气势。它与万花楼一起并称为玉林两大标志性建筑,是名副其实的。

文昌阁与万花楼并称“北楼南阁”

“江上文枢、玉林名胜”,文昌阁曾经是玉林的地标性建筑物之一,曾巍然耸立于玉林城南面的南流江之滨,与玉林城北面的万花楼遥相呼应,有“南楼北阁”之美称。

清代《郁林州志》记载:玉林文昌阁原名文昌宫,始建于元朝至顺年间(1330—1331年),是玉林各地文昌阁中建设时间最早的。明朝万历年间遭损毁,天启年间(1621—1627年)移至南桥边 “瓮石成台,建阁其上”。

清代文昌阁经过两次重建,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文昌阁时,建于高大双层砖砌台基之上,砖木结构,三重楼阁式,正面对南桥(云龙桥),左右两门,左面南街,右面朱紫街。《郁林州志》记载:“高数丈,远望俨一文塔”,故又称文星塔。到了清末民初,文昌阁再次遭到战火摧毁,再也没有复建,仅剩下破旧的台基也由于各种原因消失殆尽。

张冬森自小在南桥附近长大,对小时候在文昌阁台基上玩乐嬉闹记忆犹新,她说,史料中记载:文昌阁建于高大双层青石砌的台基之上,确实如此。张冬森清楚记得,大青石砌外围,中间是夯实泥土的文昌阁台基,至上世纪90年代初属于南观小学一部分。当时台基上面建有教室,需要爬青石楼梯才能上去,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修建教学楼才拆除。加上之后多次扩建江滨路,南观小学不断缩小范围,文昌阁台基成为现在江滨路南桥段一部分。

\

张冬森手绘的文昌阁台基及周边建筑草图

凭着记忆,张冬森手绘了关于文昌阁台基及周边建筑的草图,图中包含文昌阁台基、云龙桥、南观小学南流江、教室宿舍、操场等,上世纪80年代的文昌阁周边建筑物一一呈现。(记者 周立华)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