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4日是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
当前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2%,且患病率总体呈升高趋势,大约每8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在患者群体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作为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可能带来的多种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竭、心脏病发作、中风和下肢截肢等,严重的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我国已将糖尿病防治纳入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中。按规划,到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0%及以上。近年来,各地采取多种措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了解糖尿病】
糖尿病典型临床表现:“三多一少”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空腹血糖≥7.0mmol/L(毫摩尔每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毫摩尔每升)或糖化血红蛋白≥6.5%,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很容易出现并发症。
糖尿病前期每年有5%-10%转“正”
通常情况下,空腹血糖>6.1 mmol/L(毫摩尔每升),或餐后两小时血糖>7.8 mmol/L(毫摩尔每升),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据“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要点的介绍,年龄≥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静坐生活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具备任一因素都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都应注意预防管理。
专家表示,在距离糖尿病仅一步之遥的糖尿病前期,只要通过饮食、运动或药物等手段,守住防线,绝大部分是可以控制和好转的。
糖尿病至今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所以,如果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理论上讲,是不可能逆转的。
【控糖小技巧】
控糖不意味一点甜的都不能吃
控糖≠不吃碳水!普通人常见的控糖误区有:①只看添加糖忽略其它高血糖反应食物,②忽略总热量,③无糖饮料随便喝,④不运动。
控糖并不代表不吃糖,而是会吃糖、管理好该吃多少糖,常说的控糖也是减掉人工添加糖。世卫组织建议,应该将每日糖分摄取量控制在总摄取量的10%~5%以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出,成年人需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教授范志红曾发文表示,想要控糖,要记住:
日常尽量不喝各种甜饮料。偶尔一次聚会也就罢了,自己不要主动喝;
直接吃水果,市售果汁和榨的“原汁”应控制在1杯以内。自己榨果蔬汁尽量多放蔬菜,少放水果,避免含糖过多;
乳酸菌饮料限量饮用。认真阅读食品标签上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项;
若每天要喝一杯红糖水或蜂蜜水,最好远离其他甜食、甜饮料,饼干、曲奇、巧克力之类最好免掉;
喝咖啡尽量少加或不加糖,喝牛奶、豆浆也不要加糖;
号称“低糖”的产品,要看看它是否达到营养标签上说明的低糖标准(100毫升液体或固体当中的糖含量是否低于5克);
焙烤食品尽量控制数量。自制面包、饼干、点心除非不加糖,否则也不是可以每天放开吃的理由;
日常家庭调味,尽量不要养成喝粥加糖的习惯。甜汤要少喝,做菜放糖最好限制在不明显感觉到甜味的程度;
小心“营养麦片”和各种“糊粉”类产品中添加的糖。
高血糖人群如何选择水果?
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是要控制好量。尽量选择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的水果,比如苹果、梨、猕猴桃、柑橘等。水果中控糖成分有哪些?①水果中的果胶能够阻碍葡萄糖吸收;②膳食纤维增加肠液内容物的黏度阻碍葡萄糖扩散等;③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也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④水果中还含有一些多酚类的物质,如花青素、白藜芦醇、绿原酸等,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视频来源:央视网)
【防控、应对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个和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的疾病,患病原因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因素相对清楚。除了年龄、遗传等不可控的因素,日常生活中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缺乏运动;肥胖;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调整生活方式是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发作的最佳方式。
为帮助预防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人们应当:
①超重或肥胖患者制定的减重目标不宜过高过快,减少脂肪类能量摄入,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重。
②保持身体活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前需进行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③日常饮食清淡,控制油、盐、糖用量,不饮酒,避免糖和饱和脂肪。
④建议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不要吸烟及使用其他烟草类产品及电子烟,并尽量减少二手烟暴露。
医务人员指出,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只要积极预防、正确治疗就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北京晚报、@人民日报、南宁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