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技艺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迎新送祝福

新闻眼|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2024-02-16 10:44:27|网络编辑:杨琪玉

金龙贺岁,万象新启。今年是甲辰龙年,“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神圣、祥瑞的象征,在国人心目中更是吉祥的神物。新春舞龙也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期间,壮族芭蕉香火龙舞通过巡游的形式为当地群众开年祈福,分享新春的喜悦和祝福。

在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定西村巴兰坡的金花舞台文化广场,伴随着清脆而欢乐的锣鼓声,两条长龙在舞龙者的挥动之下,时而翘首仰视,时而回头低顾,时而回首匍匐,千姿百态,妙趣横生。长塘镇壮族芭蕉香火龙舞代表性传承人周建孟告诉记者,舞动的两条巨龙以新鲜采摘的芭蕉叶编制而成,舞龙者穿上芭蕉叶的衣服,保持原生态的风格。

记者:“那个叶子是有什么讲究吗?”

周建孟:“叶子要选比较老的叶子才行,因为它要经过日晒雨淋才能够代表祈福、吉祥。”

记者:“像这一条龙需要多少片叶子才能完成?”

周建孟:“每一条龙我们都是(用)26张,也是代表‘六六顺’,风调雨顺。”

两条长龙从长塘镇巴兰坡金花舞台一路出发,走街串巷,在人群中时隐时现,为当地群众和游客们祈福纳祥。年近六十的舞龙队队员李丽芳告诉记者,她参与舞龙已经有近20年。

李丽芳:“我们舞龙好久了,过年过节我们就去拿那个龙来表演。”

记者:“你觉得好玩吗?

李丽芳:“好玩,就是来娱乐娱乐。”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是壮族传统民俗舞蹈,在南宁市青秀区的长塘、伶俐、南阳、刘圩四镇的村屯民间世代传承,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长塘镇壮族芭蕉香火龙舞代表性传承人周建孟介绍,芭蕉香火龙起源于300年前长塘镇遭遇的一次洪涝灾害,“我们300多年前有一场洪涝灾害,把我们长塘这边淹没了,在邕江里面冲下芭蕉根,老百姓把那个芭蕉根捞上来(吃),拿来垫肚。所以我们每年逢年过节喜庆的日子都是把那个芭蕉叶编成龙,感恩龙,请五方神龙来保佑我们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今,壮族芭蕉香火龙舞已然成为壮族稻作文化的载体。周建孟希望这一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舞龙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为中华舞龙文化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我们那个芭蕉场火龙能够在龙年大吉大利,把那个芭蕉香火龙更加发扬光大。

舞龙队全体:“祝大家新春快乐,龙年大吉!”

(记者 邓俊宇)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