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一个富有动感与生命力的节气,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各地初雷的出现时间不尽相同。而惊蛰响初雷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是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吗?实际上,真正促使万物复苏的,是此时气温回升、日照增加、雨水增多,为动植物带来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元稹对惊蛰的描写贴合这“三候”,他写道:“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大地回春 万物生长(北京卫视)
惊蛰后天气逐渐变暖,但是冷空气仍然存在,经常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不可过早的换上春装,特别是老年人,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天气转暖后,会出现“春困”的现象,应保持充足睡眠。
惊蛰时节余寒未清,在饮食上宜多吃些温热的食物,包括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韭菜、大葱、豆芽、蒜苗等时令蔬菜可以添加到家庭食谱中,有利于生发阳气。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疏肝、养肝的药物,包括菊花、金银花、山楂、乌梅、薏米等。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
“春雷响,万物长”,人体的肝阳随之而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要重视调达肝气、平衡阴阳。应戒怒、戒急,可以种花养鱼,陶冶情操,使情志如春日一样舒畅,生机盎然。
春光明媚,正是到户外活动好时光。踏青、慢跑、晨练等都是很好的运动选择。严冬刚过,关节和肌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舒展,因此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春天就是春天,生机勃勃,生机毕现。听:“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作为人们心目中的吉祥鸟,春天的另一位使者——黄鹂,在初绿的枝条间穿来跳去,声声鸣唱,悦耳动听,彷佛送来了与春天相伴的好消息。
春日生机从雨水节气开始,至惊蛰节气始近高潮。在这个“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的仲春时节,就是你不想马上抬腿出门去踏青,阵阵春意也会借着春风和鸟儿的鸣叫惹得你心头荡漾。你还等什么,去和美丽的春天来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来源:中国气象局、北京日报客户端、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