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方略 谋创新 抓落实】
广西:设施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全区各地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将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引入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富农强农“新引擎”,用“新”绘就八桂乡村振兴好图景。
走进位于横州市云表镇朝南村的广西总相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双孢菇种植温控房,一股双孢菇独有的浓郁香气扑鼻而来。整齐平整的菌菇培养架上,一朵朵白嫩如雪的双孢菇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广西总相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销售代表黄坚:“按照目前的行情,菇价是六块五到八块(一斤),主要销往广东、南宁这两个地方,产量一天有四五千斤。”
双孢菇是横州市云表镇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去年以来,当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产业增效、村民增收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群众种植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据统计,2023年,云表镇累计发展双孢菇近2万平方米。
南宁横州市云表镇党委副书记柳建:“下一步将扶强自治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优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加强联农带农,创新种植工艺,完善产业链,开展订单保价收购。”
阳春三月,在桂林市灵川县桂泰种养专业合作社菌棒生产车间,基料搅拌、装袋、灭菌、接种、出菇温度控制等各环节机械化生产形成流水线式运作,生产效率提高了14倍,菌棒出菇率从原来的95%提高到目前的99.5%。
车间负责人谢文:“现在我们有了这个设备之后,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菇包),这个机器也比人工节省出来很多的时间,产量也比人工的要高。”
合作社在利用机械化生产创益增收的同时,也辐射带动灵川县食用菌种植户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为农户增收撑起“致富伞”。
灵川县桂泰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秦峰:“我们现在新引进两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每年可产出一千万包以上的菇包,可产出600万斤以上的优质秀珍菇,产值可达三千到四千万。”
习鹏是广西家得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连日来,他一直忙着监测农业设施运转和作物生长情况。去年9月,公司建立了30亩番茄优新品种示范基地,通过建设现代化设施蔬菜大棚,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管理,解决了番茄易受天气影响导致品质不佳、病虫害防治难的问题。
习鹏:“(番茄)糖度很稳定,也减少了病虫害,用药少了30%左右,它的外观颜色也要好,这个是露天没法比的。”
近年来,百色市田阳区大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先后扶持6家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大棚设施蔬菜种植,设施大棚农业总覆盖面积超460亩,水肥一体化设施受益农田约3万亩,其中番茄大棚种植实现每亩产量增加2000斤以上,售价每斤增加0.2元以上,每亩增收6000元以上。
百色市田阳区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黄喜兰:“引导农户、合作社、企业参与到设施农业发展中,不断提升田阳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当前,位于合浦县石康镇东冲村的广西壮三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的彩椒、红泡椒、螺丝椒进入收获期。经集中分拣、过秤打包后,将发往四川、湖南、浙江等地。
广西壮三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东冲基地初级园长栗鹏:“今年的价格也非常不错,最高卖到12块钱每斤。”
在合浦县各乡镇,各种蔬菜也进入了采摘期。珠光农村二队村民黄燕:“我种了7亩青瓜,每公斤2块钱,总共收入3万多。”
目前,合浦县已建成“南菜北运”万亩基地2个、千亩基地5个、百亩基地50个,蔬菜常年播种面积超过45万亩,产量超过70万吨。当地农业企业与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助推农民持续增收。
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庞家体:“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充分盘活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多渠道引进招商,拓宽销售渠道,吸引各地客商定点选购,积极拓宽村民收入渠道,让村民实现家门口致富。”
(记者甘智锐、董杰 通讯员毛嘉琨、曾春姬、黄桂兰、符海涛、石玲、王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