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方略 谋创新 抓落实
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近年来,广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创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高标准打造壮美广西生态品牌,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三月的广西,处处春意盎然。来自八方的游客从桂林竹江码头乘船出发,沿着30多公里的漓江水路抵达雁山区草坪回族乡码头。草坪回族乡是广西唯一的回族乡,地处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辖区内有潜经、大田、草坪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住着壮族、汉族、瑶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群众,总人口5300多人。这些年,经过当地政府对漓江上乱采砂、挖沙等一些乱象的整治,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最终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村民依托村里邻漓江亲山近水的优势,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释放出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草坪回族乡潜经村党支部书记郑道娟:“漓江生态环境修复提升后,我们村变得更宜居、宜游,村民们靠江吃上了旅游饭。”
为了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顺应各族群众对绿色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广西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全力保护好蓝天、碧水、净土。据统计,2023年,广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7.9%,创历史新高;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2%,有9个市跻身断面水质排名全国前30名;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94.5%,北海银滩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宁耘:“广西累计创建1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49个、示范村399个。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累计达52个,总投资突破1000亿元,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走进金秀六巷乡大岭村,大凳河及圣堂冲穿村而过,水流河道百转千回,森林景观绵延成片,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瑶族古村落保存完整。当地以雄、碧、茂、幽的森林特色及丰富多彩的瑶族传统文化及瑶医药资源为依托,打造集休闲、度假和研学为一体的森林康养基地。大岭村党总支书记相珍兰:“目前,大岭村已有20家民宿,年接待游客量约12万多人次,旅游收入800多万元。各族群众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民宿产业,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致富路。”
从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的金秀圣堂山到享誉世界的龙脊梯田;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的三江,到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从花团锦簇的绿城南宁,到碧水悠悠的工业重镇柳州,再到红树林郁郁葱葱的北海……如今的广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绚美城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秀美山水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成为八方宾客向往的诗和远方。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广西旅游、康养等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目前,广西正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覃娟认为,广西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和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必然要求,“我们要协调推进绿色城市和和美乡村建设,构建城乡绿色发展一体化格局。我们要推动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扎实推进,建立城乡绿色发展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推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推动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积极创建绿色社区,提升城乡建设绿色智慧治理能力,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要实现绿色化、现代化。”
(记者 陶启堂、邓俊宇/通讯员 李晓璇、韦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