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一条黄色的丝带飘扬了20年,它承载着爱心与温暖,连接着社会各界与广大考生,见证了无数青春学子的奋斗与梦想,也见证了广西的飞速发展与变化。
“爱心送考,温暖护航!祝考生金榜题名!耶!”2005年,广西交通台发起了爱心送考公益活动,其间得到广西多地市媒体和交管部门响应。之后,“黄丝带”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广西这片被青山绿水环抱着的热土上。20年间,这颗种子在全区各族人民的精心呵护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绿树参天。
“高考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经过那一轮奋战之后,可能就是在最后100米冲刺的时候加了把油就成功了。不到最后的时刻,我们就不放弃。”说话的人叫李远活,这20年,他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更从曾经的受助考生,成长为如今每年爱心送考的积极参与者,他的亲身经历,诠释着爱心传递的意义——受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感恩不是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因为我觉得每一届高考生都特别特别的不容易,加入爱心送考团队我会觉得非常的荣幸,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件比较欣慰的事情。”
“黄丝带” 爱心送考活动作为广西交通台坚持了20年的公益项目,已经成为广西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二十载的风雨无阻,爱心车队从最初由出租车组成的爱心送考队,渐渐发展到由出租车队和自愿加入的社会车辆车主组成的送考车队,而目前,这个队伍已壮大为出租车队、自愿社会车辆车主、志愿者组织以及网约车队等共同助考。助考内容也从单纯的送考,发展到涵盖交通安全宣传、应急救助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公益活动。如:今年高考期间,南宁交警就落实了39所学校共72条路线的集中送考保障,交警部门采取随行警车、随车前导以及协调 “绿波”等方式进行重点保障,对有切实需求送考的“黄丝带”车辆,交警部门会优先给予“绿波通行”,同时还安排专门警力进行保障。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副科长肖力:“比如说三中青山校区,我们专门开辟了护考通道,做好拥堵路段的重点保障工作;针对有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天气,我们经过前期排查梳理,汇总了全市107个易涝点,针对性地部署了措施。”
6月高考季,黄丝带飘扬在广西的大街小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南宁市民谭女士的女儿今年参加高考,送考成为她最担心的事,于是拨打了爱心送考热线求助,问题立马得到解决:“因为我老公眼睛不太好,最近开车不太方便,我又不会开车。送考司机师傅就跟我们联系了,说是接送孩子高考没有问题。我们觉得真挺方便的,解决了一些后顾之忧,感觉心里真挺暖的!”
每一辆系有黄丝带的爱心送考车,不仅解决了考生出行难的问题,更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广西北方出租汽车公司的司机蒋勇坚持爱心送考20年,荣获了全国“最美出租汽车司机” 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每当给自己的爱车系上黄丝带,他就眉飞色舞起来:“拉的考生越多自己就越有成就感啊!就是感觉到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黄丝带’送考)有30年吗?30年我还继续就这样送考,40年我还继续,只要我觉得我还年轻。”
2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西的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繁华城市到乡村地头,道路网越织越密,地铁公交通达八方,私家车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陈建新是每年爱心送考车队的资深成员。顺利送完考生,他感慨万千:“现在送考,比20年前轻松多了。以前,我们要在拥挤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行驶,生怕耽误了孩子们的时间。现在广西很多城市的道路宽敞了,(参加活动的)车辆也多了,送考变得更加高效。”
时代在变迁,“黄丝带”爱心送考活动也在与时俱进。今年高考期间,广西交通台结合微信、微博、视频号、抖音号、头条、快手等多元化媒体平台,构建起一套高效的信息传播网络,为高考学子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同时,与自治区文明办、公安交警、交通运输、气象、教育、青年志愿者等20多个单位部门、公益组织建立跨界联动矩阵,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合力,共同助力高考顺利进行。
南宁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刘俊杰:“‘黄丝带’爱心送考这一公益活动坚持20年,了不起!展示了广西人的大爱和担当。”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20年广西交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变的是每年高考期间的黄丝带爱心送考,作为社会公益活动,广西交通台坚持开展20年,为城市增添了一缕美丽的亮色。”
爱意无声,温暖无形,二十年如一日的送考公益活动犹如一缕清风、一道清泉,沁润在每位参与者与经历者的心里,化为一条名为“感动”的黄丝带继续传递着、团结着更多的人加入这场接力,感受公益的力量。
以20年的时间跨度坚持着一个公益活动,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爱心送考的公益活动,更是一次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生动实践,完全符合我国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活动的进行、发展、延续,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进步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通过身体力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记者:林俊伟、徐波、王琰
编辑:李贞仪、陈继先、黄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