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两个新记录物种

广西新闻|来源:南国今报App2024-06-25 10:10:26|网络编辑:罗娴子

位于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与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交界区域的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亚热带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日,科研人员通过开展本地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发现了该保护区的两个新记录物种——黄岗臭蛙和多鳞盘口鲮。

\

\

图片来源: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介绍,黄岗臭蛙的拉丁文学名为Odorrana huanggangensis,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福建、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湖南等地,生活在海拔200—800m丘陵山区的大小流溪内,栖息环境植被茂盛、阴湿,溪水湍急或平缓。这种蛙的身体和四肢背面为黄绿色,头长、头宽几乎相等,具有1对咽侧下外声囊,头体背面密布规则椭圆形和卵圆形褐色斑,斑点周围无浅色边缘;股、胫部各有褐色横纹4—6条,股后方褐色斑大而密集;背部和四肢背面皮肤有小痣粒;体侧有大小扁平疣粒;体腹面光滑,腹面白色无斑。

黄岗臭蛙雄性体长40.6—44.6mm,雌性体长82.4—91.1mm,雄性背侧有粉白色雄性线。它们的繁殖季节为每年7至8月,7月份的雄蛙在溪内活动频繁,并发出“叽”“啾”的鸣声。

多鳞盘口鲮的拉丁文学名为Discocheilus multilepis,系鲤形目鲤科盘口鲮属鱼类。该物种体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胸腹部稍平坦。有须2对,均较短小。眼侧上位,眼间宽隆。体被圆鳞,背部中央背鳍前方鳞片排列紧密且隐埋皮下。尾鳍分叉较浅,上下叶末端稍尖。每一鳞片的后缘均具黑色小斑点,腹部棕黄色。背鳍棕黑,尾鳍浅黑,其余各鳍棕黄色。

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本次综合科学考察共调查到鱼类31种,隶属3目11科,其中种数最多的平鳍鳅科有6种,该类群具有胸、腹鳍的腹面增厚等适应激流生境的形态特点,是典型的为适应山区溪流的小型淡水鱼类。

多鳞盘口鲮种群分布数量小,是西江水系都柳江水系鱼类特有种,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该种在九万山自然保护区的发现,丰富了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分别为广西、九万山在鱼类资源调查中又增添了1新记录种。

而黄岗臭蛙的发现,丰富了九万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为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动物研究提供了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的南岭地区,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而且珍稀濒危物种占有比例较高。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以及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迁徙候鸟及水源涵养林区,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既是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又是桂北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难得的绿色水库,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