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头长2.3米、重约110公斤的侏儒抹香鲸在广西防城港海滩搁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点燃了大家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热情。
科学家们表示,觅食、天气和潮汐等原因,都会导致鲸类搁浅,人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能够帮助它们尽快回归大海。据悉,北部湾海域鲸类物种丰富,超过我国已知鲸类的三分之一。
▲一头布氏鲸在北海涠洲岛附近活动。黄嵩和 摄
鲸鱼迷途
位于中国南海的北部湾,总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超过1000种海洋生物在此栖息。其中,已知至少有13种鲸类动物。
面对暗流汹涌的大海,这些海洋精灵也不时会迷途,搁浅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6月18日,在防城港企沙镇天堂滩,一头长约2.3米的侏儒抹香鲸搁浅,情况危急。当地村民和渔政部门联手施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顺利将抹香鲸送回大海。
“大多数比较少见的品种,只有在它们搁浅或者特殊时期才能看到。”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庞碧剑介绍,广西海域出现的鲸豚种类非常丰富,但鲸类多数是全球性洄游的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当它们搁浅时,人们才有机会近距离对它们进行观察。
能来,却未必能走。
觅食、天气和潮汐的原因,都会导致活体鲸类搁浅。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吴海萍表示,还有许多鲸类动物由于受伤或疾病搁浅,失去浮力后,无法靠自身力量返回大海。
“吃货”出没
随着北部湾海域不断出现鲸类动物,刷新了人们对这片海域鲸类的认知,也让科学家们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例如,每年冬季,布氏鲸群都会出现在涠洲岛—斜阳岛周边海域。这个时候,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原因出乎小朋友们的意料之外——它们是追随食物而来的。
庞碧剑介绍,布氏鲸的食物来源主要是中上层小型鱼类,而这些小型鱼类占北部湾渔业资源总生物量将近一半,为布氏鲸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科学观鲸
2020年起,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涠洲岛海域布氏鲸开展专项监测调查,如今已基本掌握其迁移规律、分布范围以及食物种类。据监测显示,2023年涠洲岛附近海域,累计识别的布氏鲸数量已达60头,涠洲岛成为目前我国近海已知大型鲸类唯一的稳定栖息地和捕食场所。
为了保护布氏鲸栖息地,广西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执法打击非法观鲸,同时进学校、民宿等开展科普宣传和法律宣讲,提醒船长避开“鲸出没”,让游客科学观鲸,避免干扰布氏鲸。如今,人们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成为爱护海洋的“深蓝卫士”。
小百科
布氏鲸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还有个外号叫“干饭鲸”,在觅食高峰时段,每小时觅食的次数可达5次。它们主要捕食体长5厘米内的小鱼,如鳀鱼、刀鲫等。(记者 张文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