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6日讯(记者 张维)7月16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启动三周年。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超过4.6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近270亿元。总体运行平稳,促进发电企业绿色转型。
4年前,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作出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重承诺。一年后的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首批纳入2162家发电企业,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第二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中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目前我国碳市场已进入第三个履约周期。
今年以来,全国碳市场建设逐步提速。继1月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重启后,5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条例》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条例》的推动下,全国碳市场正加速升级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