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9日)是第14个全球老虎日。我国共有东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华南虎4个亚种,是虎亚种数量最多的国家。
“全球老虎日”的由来
全球老虎日,也被称为“世界爱虎日”或“国际老虎日”,是为了提高全球对老虎保护的意识并促进野生虎及其栖息地的保护而设立的节日。这个节日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10年,当时在泰国召开的老虎保护亚洲部长级会议首次提出了将每年的7月29日设为“全球老虎日”的建议。随后,在2010年11月,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保护老虎国际论坛”(老虎峰会)上,13个全球野生虎分布国的政府首脑和代表联合发表了《全球野生虎分布国政府首脑宣言》,并通过了“全球野生虎种群恢复计划”。这个宣言不仅确定了每年的7月29日为“全球老虎日”,还倡议各国共同努力,以促进野生虎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虎虎升危”的物种渊源
约200万年前,虎起源于中国中部。
19世纪末期,老虎皮毛的不断增值导致了中亚以及前苏联远东地区老虎数量的锐减。
1906年,巴基斯坦最后一只老虎被射杀。
20世纪30年代,最后一只巴厘虎于1937年9月27日被射杀。
20世纪40年代,高强度伐木活动使东北虎栖息地遭严重破坏。
20世纪50年代,朝鲜最后一只老虎死亡。
1952年,前苏联成为第一个明令禁止猎杀老虎的国家。
1970年,土耳其最后一只老虎被射杀。
20世纪70年代,里海虎绝种。
1980年,最后一只爪哇虎在雅加达的动物园去世。
2004年,马来虎被确认为新的老虎亚种,此前被归为印支虎的一个种群。
2005年,俄罗斯宣布国内东北虎数量达到近500头,比50年前增加10倍,成为老虎保护的一个成功典范。
2020年,全球野生虎仅剩约4000只。
在全球的9个虎亚种中,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已经灭绝,现存的老虎包括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马来虎、苏门答腊虎六种。
作为全世界拥有虎种最多的国家,我国曾分布过5个虎亚种: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里海虎、印支虎。除去已经灭绝的里海虎,其余虎种在我国都还有少量分布。
在上海动物园拍摄的小华南虎“姐弟”:“南风”“凯风”。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在辽宁沈阳怪坡东北虎园拍摄的东北虎。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上海动物园孟加拉虎“安比”正准备吃滑轮送来的食物。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保护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老虎已经成为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Ⅰ级保护动物,保护老虎刻不容缓。但保护不只是保护老虎本身,保护的是整个生态系统。
1、保护它的猎物
老虎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要维持老虎的数量,必须要确保它有足够的食物。老虎的猎物主要是一些大型植食性动物,包括野猪、鹿、羚羊、野牛等。
有人也许要问:老虎不是吃这些猎物的吗?为什么还要保护它们呢?在正常情况下,老虎不可能把所有的猎物都吃完,它们能够捕捉的一般是老弱病残(或偶尔运气特别不好)的猎物,所以在自然界当中,它们有淘汰不利基因、促进植食动物种群整体健康水平的作用。
2、保护它的栖息地
在历史上,老虎的足迹曾经遍布西至土耳其、东至朝鲜半岛的广袤大地,从热带雨林到雪山都有它们的踪迹。老虎以森林为栖息地,其分布与有蹄类物种的分布和密度密切相关。在野生鹿科动物、牛科动物种群稳定的地方,老虎的种群兴旺。
专家指出,在野生动物保护过程中,首先应尽可能保持动物栖息地的连接,理想的状态是使野生动物保持足够大的连片栖息地以实现自我维持的种群,可以在50年甚至100年自我繁衍维系下去。像老虎这种大型动物,自我维持种群的数量为30-50头,如果在一处栖息地只有2-3头,与其他群体割裂开来,最终也会走向灭绝。
3、保护栖息地中的其它生物
目前老虎的栖息地跨越4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包含占地约2200万公顷的332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和占地约540公顷的10个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种类异常丰富。
因而,在为老虎保留下这些栖息地的同时,我们就相当于保护了生活在其中的红毛猩猩、苏门答腊犀牛、印度犀牛、亚洲象、雪豹、云豹、棕熊、穿山甲、狮尾猴、马来貘、犀鸟等其它动物,以及数以万计的野生植物资源。在未来,这些动植物可能为人类带来更大的价值。
4、保护老虎的更多价值
减缓气候变化。为保护野生老虎而保全的林地,不仅减少了伐木带来的碳排放,还反过来具有很强的固碳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富含能量的有机物,除了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之外,同时也为各种动物提供了食物。
减少自然灾害。老虎的典型栖息地是森林,而森林能有效减少洪水、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及其带来的损失。一些在海岸边的树林如红树林还能固定湿地,形成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缓冲屏障,减少台风、海啸造成的损失。
促进社会发展。通过发展在野生环境下观虎的生态旅游业,促成当地就业与经济的双赢。此外,老虎在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在行动
2016年,中国政府开展了以东北虎、东北豹为旗舰物种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试点以来,吉林、黑龙江两省共修复培育6000亩顶级森林群落,林下栽植红松3万亩,修建野生动物通道3处,关闭退出矿山企业19家。完成森林抚育17367公顷,林(参)地清收还林2130公顷。在保护行动中,吉林、黑龙江两省共出动7万余人次、2万余车次,清理收缴猎捕工具近4万个,建设小型野生动物救护站3个,设置补饲点200余个,累计救护野生动物150余头(只)。
与试点前相比,试点区猎套遇见率下降87.6%,相机监测野猪、梅花鹿等大型有蹄类动物拍摄频率增长60%以上。
2017-2019年期间,共监测到新繁殖东北虎幼崽10只、东北豹幼崽7只。多年未见的野生斑羚、獐等珍稀野生动物重返故土。
目前,中国持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立占地1.41万平方公里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基本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持续开展清山清套野外巡护,有序推动东北虎豹栖息地连通和各项生态系统综合保护修复工作,极大促进虎栖息地维护、恢复和改善,有力保护了我国种群规模最大、唯一具有稳定繁殖家族的虎栖息地。国家公园范围内,虎猎物丰富度增长1倍以上,虎种群数量增长到70只左右,2023年记录到繁殖家族8个、繁育幼崽20余只,分布范围超过1.1万平方公里。
我们能做什么?
1、拒绝消费虎制品,一切虎骨贸易都是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和举报。
2、做好监督,发现非法杀害和盗猎行为及时举报揭发。
3、积极宣传,普及保护老虎的重要性。
来源 | 海外网 腾讯基金会 天津科普说 中国绿色时报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