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秦 雯 通讯员 李富庭
2023年,东西长篇小说《回响》斩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实现广西文坛历史性突破;2024年我区3部作品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数量在全国各省(区、市)名列前茅,这是继2020年我区3部作品获骏马奖后文学桂军又一次集体“登顶”……春风化雨,百花竞妍。近年来,文学桂军强势崛起,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创新,作家个体的突围和优秀作品井喷式爆发,加速广西文学跨界生长、破圈传播、扬帆出海,从“高原”向“高峰”稳步迈进,八桂大地生机盎然的文学生态备受瞩目。
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扶持机制。从1997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实施作家签约制,到2023年广西艺术基金成立;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实施《广西当代文学艺术三年规划》,到自治区文联、广西作协制定出台《广西优秀原创文学作品奖励办法》、创办“八桂学者”文学岗、发布广西优秀文学作品戏剧影视转化推介榜单……“前端扶持、中端跟踪、后端奖励”的全链条扶持体系,为新时代广西文艺发展繁荣提供新支撑、注入新活力,广西作家青蓝相继,厚积薄发,站向时代高处、走进生活深处。
“不断创新的激励机制是我们创作的保障,有了厚实的土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自治区文联主席、广西作协主席东西说。壮族作家凡一平的小说集《上岭恋人》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其中收录的11篇作品都曾获得《广西优秀原创文学作品奖励办法》扶持。他说:“一系列创作扶持政策公平、公正,既奖励名家,也扶持新人,极大地调动了全区广大作家的创作积极性。”茅盾新人奖得主、网络作家我本纯洁的生态主题长篇小说《沧海归墟》,获得2023年度广西优秀原创文学作品奖励,他表示:“广西不断加大对网络文学的扶持力度,让网络作家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见,让我们有了更强的组织归属感。”
一路求索,一路高歌。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统一谋划下,我区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为精品生产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据统计,《广西优秀原创文学作品奖励办法》实施6年来,我区共有816人次、1932篇作品获得奖励扶持。获得扶持的作家、作品从2018年度的87人、170部(篇),上升到2023年度的175人、422部(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家有教师、医生、记者、检察官、公安干警、乡镇干部等,超过一半来自基层。“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扶持机制实施的这几年,也是我创作成绩比较突出的几年”,青年诗人安乔子坦言。给任务、压担子、架梯子,作家们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感到了集体的力量,更感到了被关怀的温暖,增强了奋进的力量。
今年4月,广西文学界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广西作协由自治区文联所属全区性文艺家协会调整为单独设置的副厅级群团机关,由自治区党委领导,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代管。这是我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让党领导下的文学组织工作基础更牢、更接地气、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