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持续扎根铸牢共同体意识落实到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殷殷嘱托。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有形有感有效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八桂大地。
从一个深度贫困村变成乡村振兴示范村,这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的华丽蝶变。如今,江门村建起了农产品加工厂、乡村振兴电商直播间和乡村振兴产业园。江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表示要让苗山更美、苗寨更富,苗家人更幸福:“江门村只要干劲十足,特色产业做起来,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广西坚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通过在全区部署开展兴边富民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发展等四大专项行动,做好强产业大文章,打造形成10个千亿元级工业产业集群、4个千亿园区和一批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
自治区党委党校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陆鹏:“着重推动高质量发展,那么重中之重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做好‘原字号’‘老字号’‘外字号’‘新字号’这四篇大文章,持续推动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产业是强桂之基、富民之要。广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培育特色产业,持续补齐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短板,不断增强发展动力。螺蛳粉创造了“小米粉大产业”的柳州惊奇。
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卢世昌:“截至目前,柳州市围绕螺蛳粉产业以村镇为单位建设螺蛳养殖基地,同时配套建设酸笋、酸豆角、腐竹、米粉等螺蛳粉原材料加工基地,带动了7万多名各族群众持续增收。2023年,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了669亿元,同比增长了11.5%;螺蛳粉出口也突破了1.01亿元。”
广西还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开展广西边境小城镇试点建设专项行动、跨省际区域联动共建等活动,加快补齐民族地区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大力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
如今,广西通过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把民族事务治理同市域治理、基层治理衔接起来,建立“民族之家”和“服务中心”3000多个,帮助各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在易地扶贫搬迁中,以各民族“插花”方式安置16万户、71万各族群众,实现互嵌融合发展。2023年,命名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00个,14个地区和单位获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自治区民宗委监督检查处处长宋文:“目前,广西已有10个设区市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829个,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91个;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778个、个人3280名,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88个、个人293名。‘七普’数据显示,广西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占到全区家庭总户数的10%以上,‘十口之家、情融五族’在广西比比皆是。”
(记者:陶启堂 通讯员:李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