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水平,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落实建筑工地扬尘防控,不仅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一步,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南宁,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用数字科技“扮靓”环境、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治理创新实践正在蓬勃展开。
在南宁市一处建筑工地记者看到,施工场地周边全部竖起了围挡;场内开挖的土方、堆放的物料全部被覆盖;凡是出工地的渣土车全部密闭“带货”,冲洗干净后才上路运输;即便是施工场地,主要道路也全部用水泥或沥青硬化;拆除建筑或动土开挖,雾炮开启,全部进行湿法作业。
广西建工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梁干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便道还有出入口,市政道路也都是由专门的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安排专人进行巡检,如果有遗洒我们也是立即进行清理。”
在南宁市智慧城管信息中心,设在这里的南宁市扬尘治理视频综合管理系统犹如“千里眼”,不仅可以看到前方工地实时画面和数据,还能在后方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结合图像算法模型,对施工现场全场景动态监管,实时发现违规、实时推送告警,并且实时监控整改过程及结果,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南宁市智慧城管信息中心座席班长谢伶伶:“我们扬尘二期系统其中一个亮点就是AI智能,以往我们都是紧盯实时监控对源头进行监管,现在有了AI智能辅助,代替人工视觉上的盲点及时发现违规情形,有效避免漏网之鱼。”
谢伶伶介绍,在建的施工工地,一般都设有围挡,监管人员进场检查需要时间,扬尘污染行为不容易被直接发现。但通过科技手段,就非常方便地解决问题,消除监管盲区,提高工作效率
南宁市智慧城管信息中心座席班长谢伶伶:“目前扬尘AI已能识别运输车辆是否存在密闭不严或无密闭,以及车辆是否冲洗不干净来预警,当识别到以上情形,会在系统界面直接跳出预警通知,值班坐席收到通知后点击打开,符合扬尘立案标准即刻提交受理。”
南宁市在为工地装上“智慧脑”的同时,还为它们赋予了“身份证”。南宁市智慧城管信息中心积极引入扬尘污染源头红黄绿扬尘“三色码”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扬尘慧治”系统对各项目违规情况进行时间轴管理分析,根据违规行为发生的频次、类型自动赋码,执法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实现扬尘治理精细化。
南宁市智慧城管信息中心主任陈华:“‘扬尘慧治’系统使用以来,有效推动了南宁市扬尘治理工作开展,南宁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3年的75%到2023年的98.9%,提升了23.9个百分点,获得了中央党校、国家住建部的充分肯定。”
南宁市一方面利用科技手段控尘,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扬尘污染防治的精准性,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联防联控体系。2023年,南宁市把全市2.29万家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汽修、油品储运销、餐饮等企业(场所)纳入强化重点领域精细化管理,同步推进治理。此外,南宁市还投入1.5亿元实施重点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推动建筑工地安装扬尘监控设施且联网率达72.4%,全市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99.02%,绿色出行比例80.28%。今年上半年,南宁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0%,一季度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城市排第9位。
市民薛女士:“晴空万里蓝天白云,挺舒服的,你看到处都有鸟在飞,特别是我们老年人出来,感觉心情很愉快。”(通讯员 黄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