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横州市百合镇传承非遗竹编之美 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传统竹编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技艺,蕴涵独特的文化艺术,是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横州市百合镇竹编历史悠久,其中,圩背村从事竹编产业的村民最多、竹编制品最为出名。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就跟随记者一起到圩背村去了解当地是如何传承非遗竹编之美,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沿着乡路走进横州市百合镇圩背村,你能看到不少老人或妇女坐在家门前的院子里忙着编织,大小不一的竹条在他们手上经过穿、扎、绕、锁等多个技法编织后,一个个精巧的竹篮、竹扇、竹篓等精巧实用的“竹制品”便做好了。村民陈阿公:“我一般每天能编6个竹篮,2023年共编1348个竹篮,收入20220元。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手艺还比较熟。”
2011年,竹编制作技艺被纳入横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百合镇圩背村回乡青年潘焕干成立了广西好竹艺工艺科技有限公司,并搭乘“网络电商”的东风,让竹编制品打开了市场。广西好竹艺工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焕干:“我接到订单以后,就把生产任务分配到各个村民手中,严格把好生产质量以及品质。同时对村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产品符合客户需求和市场需要。截止到目前,我公司已经接到30多个订单,总金额接近80多万元。”
起初,村民们制作的产品以竹帽、竹篮、竹篓等生活实用品为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需求逐渐多样化。广西好竹艺工艺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市场新形势、新需求,对传统竹编产品进行创新,让竹编制品在家居装饰、礼品定制等领域扮演了新角色,使竹编这项“老手艺”成为“新宠儿”。潘焕干表示:“竹编技艺从我们落地祖先一直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到我这一代已经是十四代,已经有好几百年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做好竹编非遗的传承、保护,让竹编适应当代经济社会的需求,通过传承竹编技艺,发展竹编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小小竹编带动圩背村及周边300多个村民就业。未来,百合镇将在竹编技艺的传承、发展、创新上持续发力,不断壮大竹编艺人队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竹编产业。横州市百合镇副镇长陆成英:“探索‘竹编+旅游’模式,打造圩背村竹编记忆特色文化村,设立竹编销售展示厅,开展非遗竹编项目的展示体验、产品销售等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赏玩、消费,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记者:陶启堂、董杰,通讯员:陈寿欢、蒙奇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