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沿海三市钦州、北海、防城港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自然遗产。近年来,沿海三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开展系统治理,促进海湾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广西北部湾生态廊道迸发出新活力。
北海市的冯家江是一条咸淡水交替的河流,作为北海市主城区内最大的水系,具有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前些年,冯家江两岸建起了虾塘、养猪场等,沿江的排污口多达363个,每天仅养殖污水排放就达4.5万吨。
针对陆地污染源量大面广、海上污染复杂多变等难点,从2022年开始,北海市将“湾长制”与“河长制”“跨界合作”,构建起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上下联动、协同共治的治理新模式。
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曲湾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基层河长(湾长)张莹:“原来没有湾长、河长之前,有一些相应的问题,我们也是有相关的部门可以去反映的,但是没有像现在有APP那么直观。现在他们可以通过定位发现哪里有问题,就去解决那个问题。”
此外,北海市还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进行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出台《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北海市矿产资源保护条例》,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并通过在广西首创设立海洋监管综合执法指挥中心,以及率先开展入海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等跨界政策“组合拳”,让北海的水更清,湾更美,滩更净。2023年,北海银滩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是广西首次、唯一入选案例。
北海银滩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洁:“生态保护和旅游是一个反哺和谐共进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同时也能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防城港市坚持生态优先,海洋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当地海洋生态质量总体综合指标持续领跑全国。2023年9月,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海洋生态修复案例在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案例中入选全球案例。成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海堤建设模式。
防城港市海洋局海洋经济和预警监测科科员李啸宇:“过去这条海岸线是‘滨海不见海,近水不亲水’,通过我们生态整治修复,结合城市规划建设、人文和自然景观建设,这条海岸线已经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网红打卡点’。”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取得共赢?钦州市靠的是一条路——三墩公路。以路为界,西边发展现代工业,东边留给了中华白海豚。
近年来,在三墩公路以西,钦州市立足区位、港口、交通等优势,以及众多国家对外开放平台叠加优势,大力发展石化、装备制造、造纸、能源、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建成投产中国石油千万吨炼油、金桂林浆纸一体化、国投钦州电厂等重大项目,并引进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逐渐形成临港大工业集聚态势。
与此同时,钦州市在规划发展过程中严守环保红线,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坚持环保先行原则,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审批关,坚决禁止污染企业进入钦州港,所有建设项目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同时,海洋部门每天对海岸线、重点排污口进行巡查并清理海漂垃圾,加强海洋环保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
钦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雄昌:“据专家组统计,钦州市三娘湾海域白海豚数量已从2004年的96头增加到现在的近300头。充分体现了钦州工业发展坚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健康的、绿色的、可持续的。”(记者 甘智锐 通讯员 封海兰 周才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