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平话:用乡音守护乡土之韵

广西新闻|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晚报2024-11-21 09:32:13|网络编辑:夏汝

若无乡音,何处遣乡愁。发音独特、声调多变的方言是乡土的音符,跃动着地方文化的韵律,鲜活地记录着地方特有的历史风俗、人文精神。

讲好方言是保留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在南宁,主要方言不仅有白话,还有一种叫平话,尤以江南区平话最为兴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说平话、唱平话、传平话,以声音记忆守护地方文化,留住悠悠乡情。

方言篇

历史传承 南宁平话流传近千年

夜色渐浓,灯光亮起,江南区福建园街道白沙村氤氲着温暖的烟火气。在居民周代昌家里,一家三代七口人围坐餐桌,用流利的平话分享着日常。

“我们家有条规定,在家必须说平话。”今年69岁的周代昌是土生土长的白沙村人,当地居民几乎人人说平话,并以平话为母语。最令周代昌感到骄傲的是,他家中无论是刚上初中的孙子,还是年仅6岁的孙女,都会说平话。

方言,是故乡赋予的印记,它能让后人记住自己从何处而来。据语言学家考证,平话大致是从秦汉至唐宋之间逐步形成的,至迟不超过宋代,而南宁平话的形成与战争、屯戍有关。

在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名将狄青率军南下平定侬智高,后留军戍守,驻扎于南宁南郊一带,实行屯田。部分将士久戍邕城,便在此安家落户,解甲为民。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异乡变故乡,口耳相传的乡音也随之保留下来。

据《中国历史地名词典》记载:“晋兴县,东晋大兴初,置治所在广西南宁南,郁江南岸。”晋兴郡、县治所,便是如今的亭子,也是最早的平话人聚集地。有专家认为,若以狄青率兵入桂的时间来推算,南宁平话的“年龄”已有970余岁。

文化瑰宝

平话山歌唱进非遗名录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平话山歌正是江南区最具特色的平话文化之一。当方言与曼妙的音调唱和成谣,成了表达情感的语言艺术,即充溢着朴素的生活气息。

“开声先把家门报,来自南宁好江南,本人姓张名栋汉,还有小名高老三。”初见张栋汉,这位精神矍铄的古稀老人便以一首平话山歌自报家门,双手随着韵律挥动,搭配抑扬顿挫的唱腔,别具韵味。

作为江南平话山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栋汉自幼便跟着家中长辈学唱平话山歌。与广西大多数山歌一样,平话山歌多以情歌为主,常用比兴、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对唱主要讲究即兴发挥,一般想到什么唱什么,看到什么唱什么,十分考验歌者的应变能力。

在青年时代,张栋汉也曾淡忘平话山歌。直至2005年,张栋汉偶然发现朝阳广场一带聚集了许多平话山歌爱好者,熟悉的腔调唤醒他儿时的记忆,也让他真切地感受到平话山歌原来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2016年,江南平话山歌从民间唱进了自治区级非遗名录,张栋汉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经常登上大大小小的歌台一展歌喉,还走进校园里教孩子们学唱平话山歌。不少平话山歌爱好者更是主动上门拜师学艺,周代昌便是其中之一。

年纪相仿的两人亦师亦友,经常一起探讨平话山歌,发展积极向上的山歌内容,还开设了自媒体账号,分享新创作的平话山歌。张栋汉笑着说,平话人爱唱山歌的原因就是解愁,所以唱平话山歌会令人快乐。

薪火相传

平话文化展现时代新貌

流传近千年的平话,延续着地方文化血脉,连接着时代发展的脉搏。2014年,江南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10年来,在江南区委、政府的推动下,通过阵地建设、文化交流、培育传承、品牌打造等措施,使平话文化薪火相传。

“年年三月桃花开,好山好水好情怀,八方歌手来相会,相伴江南对歌来……”今年4月,“共谱民族团结曲同唱幸福和谐歌”2024年江南区“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平话山歌展演火热开唱,来自各地的平话山歌爱好者尽情欢歌,共同演绎平话山歌的独特韵味。

在江南区各中小学,形式多样的平话传承活动如火如荼。其中,南宁市融晟小学以“平话溢童心童谣润童心”为主题,自今年11月1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第二届平话文化传承活动,内容涵盖创编童谣征集赛、平话诵古诗、平话新韵“你我一起学”广播等,让丰富多彩的平话文化之花在校园中竞相绽放。

为了让古老的平话拥有更加鲜活的生命力,江南区深入挖掘本土平话文化特色,持续开展文艺精品节目创作工作,相继推出《燕子》《平话歌谣》《平话情长》《亭子印象》等精品文艺节目20余个,获得自治区级荣誉15项、南宁市级荣誉29项,拉近了平话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守护方言,就是守护文化的根脉。10年间,从组建民间平话表演队伍到建设平话传承基地,从校园平话山歌兴趣班到平话文艺作品推陈出新,从平话山歌展演活动到平话文化旅游活动,这些构成了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元素,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和传承。

(记者陈蕾,文中相关史料参考自《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续编)、《平话人书系》)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