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水中瑰宝”!玉林这种鱼肉质细嫩、清香味美

玉林晚报微信公众号 2024-06-25

“博白蕹菜鲜,那林鱼味绝”,在众多的博白美食中,那林鱼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它闻名遐迩,深受大众的喜爱。

据了解,那林鱼因其肉质细嫩、清香味美,被人们誉为“水中瑰宝”。2017年12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那林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那林鱼,不仅是一道佳肴,更是一种薪火相传的地域文化。

30公斤草

才能养出0.5公斤的鱼

那林鱼产于博白县的那林、江宁、顿谷、永安、水鸣、浪平、双凤等7个镇。这一带,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所以有人说,是灵秀的山水,赋予了那林鱼绝美的特质。

“那林鱼大都是使用山泉活水养殖的,只喂当地种植的野草,可谓条条都是‘池中芳贵’。”博白那林镇农技部门工作人员苏艺在10年前,就在老家那林镇乐民村背后的六旺江边上修筑鱼窝养殖那林鱼。他表示,那林鱼之所以肉质鲜美,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外,还因为它是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养殖的,全程只投喂天然草料。

“由于那林鱼长年生长在十几摄氏度的长流山泉水中,所以生长速度很慢,大概30公斤的野草,才能养出0.5公斤的鱼。”苏艺说,一条那林鱼,一般要养殖3年至4年,才能达到4公斤以上。他称,那林鱼营养丰富,肉质紧实,味香清甜,烹煮时即使不放辣姜,也没有腥味。用鱼头煮汤,只需放盐和油,就能做出一锅鲜香美味的鱼头汤来,且汤水像冲入鲜奶,全是乳白色的,食之难忘。

据了解,那林鱼也是博白那林一带的人招待尊贵客的必备佳肴。“这道家乡美味,几乎是逢人必赞。”博白永安镇新祥村大车坪屯的乡贤冯三四每次招待前来他家乡采风的作家、学者,那林鱼都是第一道端上餐桌的佳肴。

越销越远,享誉全国

自20世纪80年代初,博白县的那林、浪平、双凤、水鸣、水安、江宁、顿谷等乡镇就大力发展那林鱼养殖。《博白县志》如此介绍:“1986年,鱼窝养鱼共8052户,面积834亩,收鲜鱼196.1吨。具有投资少、收益大、捕吃方便等优点。”

据那林镇政府的干部谢永斌介绍,2012年11月,中央电视台7套《致富经》栏目就以《天价草鱼的背后》为名对博白当地的那林鱼养殖户进行了报道,使得那林鱼瞬间闻名全国。广西日报以《小鱼窝养大鱼》对草鱼之乡—博白县那林镇进行了专门的报道。如今,那林鱼早已畅销深圳、广州、东莞、南宁等地,当地村民用氧气袋长途运输,越销越远,享誉全国。

2017年12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那林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那林鱼销路也随之更宽更广,这也刺激了当地养殖户的积极性。据谢永斌介绍,2022年,博白县那林、江宁、顿谷、永安、水鸣、浪平、双凤等7个镇的那林鱼养殖户已增至1.2万多户,鱼塘面积2250亩,年产那林鱼2200吨,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那林鱼的销售价格也在逐年增高。据了解,在2001年时,那林鱼产地收购价仅为每公斤8元左右,到了2012年,个头大品质好的那林鱼产地收购价每公斤就已涨至46元左右。之后,一路攀升,到现今,5公斤级以上的最高已卖到了80元—100元/公斤,批发到广东、香港等地价格更高,每公斤均在100元以上。

近年来,博白水产部门也对养殖户给以大力支持,抓培训、传信息、拓市场,同时引导养殖户成立养殖合作社,开设“乡村振兴·草鱼养殖”学堂,邀请那林鱼养殖大户、镇科技特派员给有志于那林鱼养殖的年轻人授课,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养殖那林鱼。

责任编辑:罗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