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果映射大开放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6-25

泰国和越南的榴莲、智利车厘子、新西兰奇异果、肯尼亚牛油果……如今,世界各地的更多时令水果出现在中国各大批发市场、超市里,丰富着中国消费者的“果篮子”。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共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类鲜食水果签署了输华检疫要求。在相关利好推动下,去年进入中国的水果金额168.5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进口数量752.4万吨,同比增长3%。当越来越多外国水果进入中国,市场两头共享开放带来的“甜蜜”。

一家商超水果区的变化——

一些进口水果价格降低了

北京市东三环边,七鲜超市好世界店是附近上班族常去的一个地方。前些天恰逢“6·18”年中促销活动,店里更加热闹。最近泰国、越南榴莲上市,在一家商贸公司上班的韩先生特地前来挑选。他说:“我比较看重榴莲的品质和口感。这些年,进口水果价格更亲民了。”

“今年卖的榴莲既有盒装又有散卖,顾客可以自己开‘盲盒’,基本能保证每个榴莲有四房果肉。”七鲜超市好世界店店长于海军说,近些年,泰国、越南榴莲,泰国山竹,秘鲁牛油果,新西兰奇异果等进口水果销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现在已经能达到整体水果销售的40%—45%。

进口水果为啥越来越受欢迎?

一个原因是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更青睐高品质且有特点的水果。消费者陈小姐挑选了一盒来自南非的小苹果。她这样形容这种水果的口感:“小时候邻居家后院有一棵果树,果子成熟的时候,我会摘下来吃。这种水果就是那种口感,很甜美。”

另一个原因是一些进口水果的价格降低了。于海军举例说,越南榴莲单价23.8元;泰国山竹在年中促销活动期间单价15.9元;搭配调味汁销售的秘鲁牛油果,一个不到10元;新西兰进口的奇异果,一盒12个装的产品售价为69.8元,与往年相比都便宜不少。

为啥价格降了?于海军认为主要源于市场的良性竞争。以榴莲为例,随着越南等国开始对华出口榴莲,泰国等产区感受到压力,持续优化榴莲品种,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良性竞争的结果是各方共赢:中国消费者吃上了更优质的榴莲,越南榴莲打开了中国市场,品质提升的泰国榴莲更受消费者欢迎。

平台公司非常注重进口水果的品质和运输时效。于海军说,以京东集团为例,通过在海外打造水果种植基地、常驻海外买手,进口水果可以通过空运、海运、陆运等形式来华、分发全国,物流速度更快的同时,价格也降下来了。

一个边检站的忙碌——

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程度

近日,一列由37个标准集装箱组成,满载鲜果的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缓缓驶出中老友谊隧道,停靠在边检查验区。用时仅16分钟,磨憨边检站铁路口岸执勤专班民警就完成了该列车的入境边防检查工作。

眼下正是东南亚国家水果的盛果期,几乎每天都有新鲜水果通过中老铁路从磨憨进入中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跨境货物突破248.7万吨,同比增长21.7%,其中进口水果82281吨。

进口水果数量增加,对通关速度提出更高要求。磨憨边检站铁路口岸执勤专班副队长李兵说,磨憨边检站设立快速检查通道,对列车采取“重点抽查、普遍检查”的查验方式,为铁路部门随车员工提供“一年加盖一对验讫章”、货运列车24小时“随来随办、随到随检”、为列车司机提供登车办理出入境手续等通关便利化措施,有效确保了顺畅、快捷通关。昆明海关所属勐腊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关部门开展铁路进口“提前申报”研究探索和技术准备,实施“铁路快通”等监管模式改革,配置智能监管查验设备,实现严密监管和高效通关相统一。

通关更快了,让从事进口鲜果业务的企业感受到巨大便利。云南磨憨东新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人王小伍十分感慨:“我们公司过去从磨憨公路口岸进口东南亚的榴莲、山竹、龙眼等水果,最担心的就是通关时间长,影响水果新鲜度,现在搭乘‘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从老挝万象到中国昆明全程仅需26小时,通关时间缩减了80%,成本节约了近30%。”

小水果映射大开放。通关便利化程度提升,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新机遇。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在相关政策利好下,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持续升温。有些进口水果“包船”“包机”而来。近日,“科槐号”散装水果冷藏货船满载着来自新西兰的奇异果,经过12天、超过9600公里的航行抵达上海。数据显示,今年运送到中国市场的新西兰佳沛公司的奇异果预计达到14亿个。在新疆,巴基斯坦首批车厘子入境后,随即乘飞机直达上海等城市。

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平台,比利时朱樱红啤梨、秘鲁沙漠蓝莓、厄瓜多尔麒麟果等水果首次进入中国消费者的“果篮子”。

一个海外果园的“数字化”——

“这些设备是我们的好帮手”

“这就是我们泰国产的金枕榴莲,口感软糯,它们就生长在这里。”在泰国庄他武里府,果园主科赛以榴莲园为背景,和天猫美食直播间主播向网友一起推介自家种的榴莲。

这里是泰国东部的榴莲产地之一。如今,科赛的果园里有400多棵榴莲树,树上的榴莲陆续成熟。这个果园是泰国可持续发展农业贸易协会与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智慧果园。园中安装了很多物联网设备,随时检测气象、水位、土壤墒情等重要数据,为科学种植榴莲提供数据支持。

“这些设备是我们的好帮手。”科赛现在已经十分适应这些“黑科技”的存在,他举例说,今年泰国天气炎热,土壤干旱,通过系统监测,什么时候该喷药?什么时候该养护?土壤水分多了还是少了?他都清楚明了。

为了让更多中国消费者知道像科赛这样的果农种植的优质榴莲,中国合作方还帮助泰国果农搭建直播间,举办线上直播带货活动。数据显示,“6·18”年中促销活动期间,天猫超市榴莲销量同比增长4倍,最多时一天能卖出5万多个。科赛很喜欢这种销售形式,他认为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果农在农场直接展示、发货,中国消费者买得放心。

水果品质把控,需要从源头做起。越来越多中外伙伴之间建立起深入的合作关系。

在东南亚,一些企业通过数字化赋能,派遣采购团队、买手等,从果园种植环节到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对水果品质进行监测。在非洲,当地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日益忙碌,埃及橙、火参果等非洲水果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在南美,中国农业技术和优质水果品种踏上南美大陆的同时,智利车厘子、秘鲁蓝莓等当地水果积极拓展来华之路。

专家认为,中国消费者愿意为优质且有特色的进口水果买单,这是全球水果生产国的巨大机遇。随着中国扩大开放,低关税、快速检验检疫等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未来将有更多水果从各国农场来到中国消费者的“果篮子”里。

(彭训文、谢婧繁、张婧婕、潘乐语采写)

责任编辑:孟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