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MAB-ICC)第36次会议审议,猫儿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通过第一次十年评估。
据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旗舰项目。2011年,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十年来,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 十年来,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综合价值不断提升。保护区建有野外防火监控系统,与周边县乡村建立森林防火联防机制,防火重心前移,实现了保护区十年来森林火灾零发生。经测算,猫儿山森林覆盖率由96.48%提升至9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5.83亿元/年,单位面积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10.33万元/公顷。
● 十年间,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从原来的4种增加到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达60余种。其中,以猫儿山命名的动植物种类达到15种,猫儿山特有物种达12种,特别是新晋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猫儿山特有种猫儿山小鲵,从2006年发现时的200余条繁衍到现在的2100多条,成为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
● 为推动周边社区联动,加强生态旅游质量。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探索实施参与式的社区共管共建模式,利用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社区发展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在保护区周边少数民族村寨,选取5个生态经济示范点,累计出资100多万元开展无公害水稻种植、生态茶种植、生态鱼养殖、吴茱萸中药种植等生态绿色项目,带动周边社区群众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收入,发挥生态优势,激活生态旅游,帮助70余户300多名群众逐步走上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年收入从10年前的不足5万元/户变成现在的平均20万元/户。
● 此外,保护区利用爱鸟周、全国科普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走进中小学校、村镇街道、文化广场、博物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各地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山歌、民俗舞蹈等进行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