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烧饼,圈粉无数玉林侬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2024-11-12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黄雅维)对于玉林侬来说,美味,从来不在于环境和地点。地道的美食,往往藏在一些很不起眼的街巷之中。“有时要排队40分钟才吃得上”“下午才出摊,卖完就收摊了”……最近听说在玉林城区金玉路上有一个烧饼摊很火,身为吃货,记者很好奇。

半天卖出三四百张烧饼

当天16时多,记者在金玉路上找到了这个烧饼摊,没有门面,没有招牌,只有一张案板和一口老式烤炉,摊主刘姐正忙得不亦乐乎。只见她揉面、分面、揪剂子、填馅、擀饼,待饼胚做好后,将其放入一旁的烤炉中,贴在炉子内壁烘烤。面饼一贴上烤壁就开始膨胀,滋出油脂,油脂在烧饼表面冒泡,慢慢鼓起,用火钳钳起,翻烤另一面,大约过两三分钟,一张热腾腾香喷喷的烧饼就出炉了。

“油酥烧饼3元一个,梅干菜扣肉饼6元一个……”

刘姐一边招呼着顾客,另一边手如碗状,轻托面团,包上馅料,迅速封口,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没有秤,全凭手感,擀平后每个面团的重量都差不多。”刘姐告诉记者,她是武汉人,之前曾在附近开过水果店,4年前她就在这里卖烧饼了。“每天15时多出摊,卖到20时左右,卖完就收摊,一天大概能做三四百个吧,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

“现在天气不冷,吃烧饼的人还不算多,到了天冷的时候,都得排长队。”记者在采访现场看到,前来刘姐的烧饼摊买烧饼的顾客真不少。“没有什么秘诀,每天用的都是新鲜的食材,我用的是碳炉,相比于电炉,碳炉烤出来的饼会更香一点吧。”问及做烧饼的秘诀时,刘姐笑着说。

地摊小吃,城市里的一份温情

底部烧炭,四周贴饼,上煎下烤,受热均衡。小小的炉口留住了香味,烤出来的烧饼更加酥脆焦香。刘姐俯下身子,自右至左、自下而上将饼贴满炉壁。短短几分钟,烧饼由白变黄,由薄变厚。“火候把握是关键,想要脆而不糊,全凭经验。”一炉10来个烧饼,出炉时外壳微微隆起,泛着焦黄色。刚出炉的烧饼很诱人,芝麻与面粉通过热力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一张敦实的烧饼,越嚼越香,无穷的回味让唇齿复而生津。

热气腾腾的烧饼出炉。“这炉子里的温度有多少?”

“最起码有100℃吧!”

“你不戴手套就直接放饼进炉子,不烫手吗?”

“没事,习惯了!”刘姐告诉记者,自己刚开始摆烧饼摊的前4个月并没什么顾客光顾,“应该是吃过觉得好吃,口口相传,几个月后就越来越多人光顾了。”刘姐说,有些熟客一次就买10多个烧饼,很多人专门回头吃,甚至会留微信或电话提前下单。

“每次走过街头巷尾,总会被路边各式各样的小吃飘出来的香味勾得一步三回头。”正在等候烧饼出炉的李女士表示,在街头吃小吃别有一番滋味。“牛杂串、烧饼、果汁、甜品,各家都有各家的独特味道,即便是路过,也避免不了沾上一身烟火气,尝上一两样,感觉一天的疲乏就烟消云散了。”

现场烤好的烧饼,有人捧着吃,有人拎着边走边吃,有人就在马路边上,安安心心吃完再走,也有人站在摊主旁边,边聊边吃,熟稔得像相识多年的朋友一般……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在不少市民心中,街头小吃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好吃看得见”“便宜又能吃饱”“有氛围,给个米其林都不换”……

“地摊经济”的活力,形成了城市里的一道人文风景线,各种街头小吃用独特的方式展现着城市里的温情,还有那份生活的慰藉。

责任编辑:罗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