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相声圈来说,可谓非常割裂的一年。上半年,大厂牌德云社推出的专场演出仍然一票难求,郭德纲、于谦携团队开启欧洲巡演大获成功。嘻哈包袱铺、青曲社等相声团体的演出也格外火爆,收获了超高上座率;下半年,网络直播赚足了流量,知名的不知名的、业内大辈儿小辈儿口水战不断,互怼、举报、翻旧账等乱象层出不穷。有人调侃这是相声界的“变向复兴”,比看相声还过瘾;也有人直呼“贵圈真乱,赶紧正本清源”。说到底,真正值得关心的并不是这场闹剧中的恩怨是非,而是相声界如何在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中净化自我、传承文化。
是真情流露还是博取眼球
相声行业强调师承关系,既是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行业规范和文化认同的维护。然而不同师承背景的演员之间容易产生门户之见,因此滋生隔阂与矛盾。个人恩怨、业务分歧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相声圈的内部关系显得更加错综复杂。
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许多相声演员开始利用争议来吸引观众和流量。谩骂、诋毁、爆料等成了他们营销的一部分,通过制造话题来提高自身的曝光率,进而推动商品销售。这场混战不仅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吸引了大批吃瓜群众,更加剧了演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参与其中的双方,甚至展开了持久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相声界在网上呈现出热闹的乱象。对此,记者分别采访了多位京、津、鲁曲艺界人士,他们都表示,“不方便评价”。
在流量至上的今天,每一次互动都可能被解读为一种策略,相声圈战火升级的背后,是直播带货行业的流量焦虑与利益分配问题。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大逗相声社班主李寅飞直言:“不要片面觉得只有我们‘传统艺术’才需要下大功夫,如果想要做好直播带货,你要下的功夫未必就少。”直播带货无可厚非,然而,这种通过争议来吸引眼球的方式无疑会对相声行业的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这其实也对整个行业的文化生态构成了挑战。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担忧,如此“混战”,恐怕也会吸引不少人蹭流量加入闹剧,分的是“骂战”的红利,折损的却是相声艺术的美誉度。
相声演员陈印泉在网络平台上说,“脱口秀、新喜剧都在排练新作品,相声却全是互相谩骂。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别的行业已经对咱们形成了冲击,最起码也该让他们知道依托中国语言为基础的相声才是祖宗,结果咱们老打架,够寒碜的。”
“相声传承至今,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是一门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公众期待看到的是,相声演员通过艺术创作和表演来赢得尊重和认可,而不是通过制造争议和冲突来吸引眼球。谄媚取闹、恶意调侃等做法,误导大众认知和社会舆论,影响的是整个行业风气和市场秩序,没有任何一方能在这场争战中独善其身。”娱评人钟楠表示。
传承和生存哪个重要
文化传承并非易事,曾有戏曲家呼吁社会关注基层戏曲演员的生存现状,相声界存在同样的生存难题。相声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收入并不稳定,尤其是一些知名度不高的演员。这种不稳定性迫使他们寻找其他收入来源来维持基本生活,有些演员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只能选择送外卖或跑网约车作为一种临时的生计手段。
相声圈个别演员在网上的“混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相声演员的生存依赖经济收入,但不应该以牺牲文化传承为代价,不能用低俗媚俗庸俗的内容和方式取悦观众、迎合市场。相声演员在追求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保持艺术的纯粹性。
抛开个人恩怨和看客吃瓜心理,这场闹剧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去思考现代传播方式下传统艺术的发展路径。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文艺节目通过网络的方式面向观众,相声界也在寻求这种转变。相声演员曹云金在抖音直播间说相声以来,不仅收获了超高人气,观看人数时常突破10万+,甚至实现了口碑逆转。他将直播间“改装”成了相声茶馆,《张广泰回家》《一仆二主》《扒马褂》等段子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即便少了一些更为生动的现挂和互动,在“笑果”上难免有隔屏尴尬,却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的观众“真听相声”“听真相声”。
一枝独秀不是春。曹云金邀请王玥波、苗阜、金霏、陈曦、李寅飞、大新等演员在直播间亮相,间接带火了上述演员各自直播间的热度,逐步实现了百花齐放春满园。
相声直播满足了观众所需的陪伴感和对娱乐的基本需求。曹云金的直播尝试了“免费听相声+围观粉丝打赏”的模式,基本还原了旧时代天桥街头“撂地”卖艺的相声原貌。
作为相声文化的发祥地,北京天桥孕育了数以百计的民间艺人和表演者,李寅飞回忆起早前的学艺及登台表演经历时说:“我和一众‘德云青年队’的青年演员在‘德云书馆’演出,对面是‘天桥乐茶园’那个更大更正规的剧场,那时候大家都铆足了劲儿提升表演能力,期待有一天可以到对面的剧场演出。”那段时光带给他最大的感受是,“演员还是需要压力和竞争才能提高。”
良性竞争让相声艺术在时代更迭中持续焕发活力。在一些以表演为主要内容的相声直播间,无论是演员的衣着、道具的设置,还是多样化艺术的融入,与线下剧场的观演环境并无二致,更重要的是演员讲出了真材实料的完整相声作品,在免费相声表演后演员向直播间观众推销天津沙窝萝卜、阳澄湖大闸蟹等地方特产,开启了相声界的直播带货新模式,得到了大多数网友、粉丝的支持。这也印证了李寅飞所说的,“没有什么是不能变的,相声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东西”。
最终还是得回归
变是大势,守正方可创新。
国家一级演员,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晨光茶社传承人、已故相声大师孙少林之子孙小林表示,任何艺术都不能离开教人向善的根本,相声也一样。相声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承载着教育功能,通过讽刺落后现象,歌颂真善美,实现在弘扬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方面的重要价值。
曲艺的发展离不开观众,观众的注意力离不开日常生活,因此新媒体时期传统曲艺应当回归现实,创造具有“烟火气”的高质量作品。相声艺术的创作需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像老一辈相声艺术家那样,在生活中求得相声创作灵感,创作出接地气、表民意的相声作品。“贴近今天的生活,是最重要的事情。”李寅飞说,“艺术创作要关注人。这里面不分什么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比如,每天挤地铁的那些人,他们的共性是什么?我觉得都应该去提炼,去观察,去总结。”
网络时代,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无限放大。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每一个互联网参与者都应更加重视言行。特别是文艺工作者,更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作品的社会效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抵制泛娱乐化,拒绝炒作、低俗化等倾向。
相声圈乱象丛生,一直以来都被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作为观众也需要提升审美水平,拒绝低俗趣味,或许某种程度上能倒逼相声工作者创作出更多兼具笑料与深度的作品,推动文化价值回归,让这门艺术在现代社会继续焕发光彩。
(大众新闻记者 蔡可心 田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