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大军鏖战急 军区官兵和预备役人员抗旱救灾

广西新闻|来源:广西新闻网2010-03-28 16:52:22|网络编辑:北部湾在线

  干旱,缺水缺水……东兰革命老区群众饮水用水告急。

  一片石山深处,伴随着骡马铃声,打着“青年民兵抗旱突击队”的送水队伍在险峻山道上蹒跚前行。东兰县木友村百余户村民家中的水缸已经断水3天,他们正眼巴巴地盼望亲人解放军快点送来救命水。正午时分,送水队伍赶到目的地。一股股清泉,顿时流入家家户户,汇成一阵暖流。

  去年8月以来,像这样的民兵送水队伍,在八桂旱区随处可见。

  针对不断发展的严峻旱情,广西军区数万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走村串户,深入旱情严重的数百个乡村,奋战在全区40多个县市区的抗旱救灾第一线,引来股股清流,滋润了千万壮乡人干涸的心田。

  早作部署 赢得主动

  早在去年冬天,广西军区司令员刘晓琨、政委李文潮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持续的旱情,他们在视察部队时,总是反复强调:一定要严密关注当地的旱情,密切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完成抗旱救灾任务。

  随着旱情的加剧,广西军区党委按照胡主席的指示,积极响应广州军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又先后两次召开全区电视电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抗旱救灾行动,号召全区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牢记我军宗旨,全力以赴打好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灾情就是命令。按照军区的统一部署,各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分别成立抗旱救灾指挥部,全面协调和组织指挥部队抗旱救灾工作。军区和各军分区及时加强抗旱应急值班,每天专人负责与地方抗旱指挥部协调联系,及时掌握旱情动态和地方需求。同时,军区建立起领导干部分片包干和民兵组织逐级联动机制,购置抗旱送水和灭火器材,加强抗旱灭火训练演练,随时做好抗大旱救大灾的准备。

  随着一道道紧急电令从军区指挥部发出,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迅速投入抗旱救灾中。按照“先保人、后保畜,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他们采取建临时抽提水设施、打水井、建水柜、筑塘坝、截潜流、掏山泉等措施,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饮水和春耕生产用水需要。同时,采取领导干部挂钩帮扶目标责任制和民兵骨干包干制的形式,广泛开展“一营包一乡(镇)、一连帮一村(屯)、一个骨干负责一户”活动,指导和帮助群众抗旱保生产。

  面对特大旱情,一支支身着“迷彩服”的救灾大军,就这样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果断决策 科学用兵

  为了把旱情降到最低程度,广西军区各级沉着应对,果断决策,科学用兵,多支优势兵力在各救灾战场决战决胜。

  河池,是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军分区以“保人饮、保生活、保安全”为重点目标,紧密配合地方政府抓好抗旱救灾工作。他们建立领导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形成了军分区、县、乡、村逐级联动机制;落实分片供、取、用水体系;加强技术指导,落实人工增雨、寻找新水源,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助;建立信息报道传达和摸排查制度等,解决困难群众特别是边远山区和老弱病残孤、留守儿童等弱势人群的饮水困难,真正达到“不掉一村、不失一屯、不缺一户、不漏一人”,让家家户户不因缺水发生意外事故,不因旱灾引起心里恐慌。他们还从农业部门紧急抽调50名科技民兵分头赶赴抗旱一线,现场指导群众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来抗灾避旱。

  在崇左,军分区抽调400多名经验丰富的民兵预备役人员组成12支抗旱服务队下到田间地头,负责各水库、灌区、支渠和河流的用水管理和农作物的抗旱服务,并指导群众采用喷灌、滴灌、免耕栽培等节水灌溉技术,帮助农民搞好渠道防渗等工作。

  在百色那坡、凌云、田林、西林、德保等县,人武部按照地方政府分工,分别挂钩2至3个村屯,定期给缺水的群众运送生活用水,坚决做到不漏一屯、不漏一户。

  在此基础上,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采取蹲村住户的方法,逐村逐户帮助群众春耕生产,栽种适合地区生长的黄豆、红薯、玉米、甘蔗等抗旱良种。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力配合地方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旱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对坝后电站执行停止放水发电,尽量保持水库的蓄水量。同时,他们还摸底排查现有抗旱水源和今春用水需求,制定有效的应急用水预案。

  “旱区滴水贵如油,父老乡亲心头忧;官兵送水四处走,解了群众用水愁”。这首在桂西北地区流传的山歌,生动地诠释了子弟兵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广西军区数万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正充分利用水井、河道取水,组织人背马驮运水,调用消防车、洒水车进行异地调运水等方式,解决缺水群众的燃眉之急。

  哪里最需要 就战斗在哪里

  灾区如战场,救灾如打仗。

  广大官兵大力发扬我军敢打硬仗恶仗的精神,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困难、哪里最艰险,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

  解决群众饮水问题,是摆在抗旱救灾工作第一位的任务。广大官兵想方设法为群众运水送水、找水打井,帮助地方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尽快缓解人畜饮水困难。

  广西边防某团九连官兵执行巡逻任务时,每人身上都多了一套“新装备”:一个白色的塑料桶和一根背包绳。在执行完巡逻任务,他们就上山找水。往往要翻越几道山梁,官兵们才能找到可以饮用的山泉。接上泉水后,官兵们没有把水背回连队,而是背进了驻地的那布村小学。连队干部说:“虽然连队用水也很紧张,但连队附近的一口水井每天还可以抽上些水来维持生活所需,乡亲们比我们更需要这些救命水。”

  为了让受灾的群众都能饮上甘泉水,东兰县人武部组织民兵送水进村,安排近百个送水点,保证每人每天生活用水不低于20公斤,每天临时解决近5000人饮水困难。就是这20公斤水,把当地子弟兵和群众的心连得更紧、贴得更近。

  接水送水情景在山乡持续,军民鱼水深情在革命老区荡漾。

  在百色,由于旱情不断加剧,群众饮水和春耕生产受到日益严重的影响,百色军分区投入万余名官兵,不断加大抗旱救灾力度,确保人民群众能顺利渡过60年一遇的大旱难关。

  在河池金城江区,人武部针对驻地男性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实际,专门成立了女子民兵送水队,先后为驻地300多个村屯送水,惠及群众3万多人次。几个月来,这支女子民兵骡马送水队,一直穿行在旱区的崇山峻岭中,把生命之水送到千家万户,成为旱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旱情加剧,致使山林火灾频频发生。各级抗旱救灾部队完善应急预案,遇有火灾迅即出动,舍生忘死降伏火魔。

  3月17日15时,田林县境内突发森林大火。人武部立即组织干部职工和民兵迅速投入抢险扑火第一线。官兵们有的手持灭火器械,有的干脆抡起树枝竹竿,同大火英勇搏斗,许多人的脸烧伤了、衣服着火了,但没有人退缩一步。

  官兵和村民们仅用1个小时,迅速挖出一条长200余米、宽50米的隔离带,阻止了火势向村口里蔓延。

  危难时刻显本色。面对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就是这样,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新篇章。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