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遭到“三高破坏” 活化石中华鲎越来越难觅(图)

广西新闻|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2010-06-06 10:52:16|网络编辑:李沙

\

专家向市民介绍中华鲎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最直接反映环境好坏的,往往是我们身边的生物。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正日益遭到破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高碳生活方式,带来的是全球变暖、干旱等种种问题。

  6月5日是第三十八个世界环境日,南宁市有关部门在航洋国际广场,隆重举行纪念“6·5”世界环境日暨宣传月启动仪式。环保专家们指出,要从细节上着手,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让低碳生活成为时尚,人人争做低碳达人,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

  叹息

  环境遭破坏中华鲎越来越难见

  在当日的宣传活动上,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吸引诸多市民驻足观看:只见工作人员手上轻捧着一只体形似马蹄,身上长着长刺的动物,打趣说道“别看它很丑,可它很温柔”。在场的老人小孩纷纷抚摸起这只形状怪异但异常温顺的动物来。原来,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来”,为倡导大家保护生物多样性,参与宣传的南宁市海底世界,特地将部分平时难得一见的海底动物运到启动仪式会场,进行一一展览解说。

  “广西过去可以在北部湾看到成群的中华鲎,而现在只有到偏远的小岛才发现它们。”据工作人员介绍,鲎是一种古老的生物,这个“丑东西”叫中华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早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就生活在地球上,至今仍保持其形态,堪称海洋里的远古遗民,它与恐龙是同一个世纪的动物,因此有“活化石”之称,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这些鲎,是一些好心的游客在北部湾游玩时发现而送过来的。”工作人员称,目前全世界只有4种鲎,而生活在北部湾一带的鲎,是中国仅存的一种,故称中华鲎。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华鲎是比较常见的动物,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中华鲎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

  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华鲎越来越少了?
 

  在场的环保专家指出,受高碳生活造成的影响,中华鲎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导致中华鲎越来越少。因此专家呼吁:要倡导低碳生活,给动物一个绿色的家。

    算账

  看看我们每天在排放多少碳

  那么,何为“低碳”呢?

  “就如用水,洗澡时水温太高,二氧化碳也就产生越多,反之则少。”据现场的环保专家介绍,低碳就是指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可能性增大,以及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等。这些因为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给全球带来的危机,已经普遍触动了人们的忧患意识。

  不妨来算一算,我们每个人每天大概制造多少二氧化碳(单位:千克):

  汽油:公升×2.7

  用电:度×0.785

  乘飞机:(中途,200-1000千米) 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千米-2000)×0.105+55

  开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油耗(公斤)×2.7

  用电: 二氧化碳排放量=耗电度数×0.785

  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自来水使用度数×0.91

  也就是说,如果是家用电器耗费100度电,等于你排放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而出行的时候,如果开小轿车耗油100升,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这些数目是不容小觑的。

  问计

  专家支招教你做低碳一族

  南宁市宣教中心主任庞仕辉认为,如今倡导低碳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如洗衣后自然晾干衣服,每张纸双面打印,少开冰箱门,购买节能产品,减少家用电器的待机能耗等。这样既珍惜身边的各种资源,又能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并给自己带来舒适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环保专家提出,在减排和节能方面,市民还应该注意一些方法,因为只有方法得当了,才能真正达到效果,做合格的低碳一族。

  在大多数家庭中,灯主要有节能灯和白炽灯两种,我们的“随手关灯”主要是针对白炽灯而言。而节能灯开灯时的耗电量是正常使用时的3倍,频繁开灯会使它容易损坏。通常,每开一次节能灯,灯的使用寿命就大约降低3小时。所以,专家提出,对于节能灯,应该在离开房间10分钟以上时随手关灯,而不能向对待白炽灯一样频繁开关。因而使用这两种灯要区别对待。

  另外,大多数人都知道,频繁地开关冰箱门会使冰箱的耗电量增加,然而作为合格的低碳一族,仅知道这点还远远不够。首先冰箱应摆放在温度低、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照射,且其背部要留有适当空间。其次,冰箱的冷凝器要经常打扫,以保证冷凝效果。最后,不要存放过多的食物,食物之间要留空隙,保证空气流通。此外,夏天到了,提醒喜爱吃冰的市民,制作冰块和冷饮的时间应尽量安排在晚间,晚间气温低,有利于冷凝器散热。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