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不舍得扔 这是病你知道吗?

新闻眼|来源:北部湾在线综合整理2018-09-12 16:53:04|网络编辑:杨琪玉

家中衣物堆积如山,仿佛生活在垃圾堆里,但哪一样也舍不得扔,而且仿佛永远也停不下来囤积的脚步……

这并不是自理能力差或者犯懒,其实这也是一种病。上个月,世界卫生组织将囤积症单独列为一种精神疾病。来看看英国《每日邮报》对一位患者的采访故事。

我们很多人都不愿舍弃一些珍贵的物品,但多年以来,斯蒂芬妮-埃文斯总觉得必须把买回来的每件东西都留下来。

结果就是,她家的门厅和客厅塞满了高高摞起的书本杂志,卧室里的衣服堆积如山,最近她不得不睡在客厅沙发上。

\

网络图

51岁的斯蒂芬妮是伯明翰的一名助教。她说:“我讨厌周围乱七八糟的感觉,但我就是没办法扔掉任何一样东西,即使有些东西已经坏掉了,我也不想扔。”

“我只是告诉自己,我需要更多的架子和储物空间,总有一天我能整理好。家人有时会帮我清理,但我会再一次把家里塞满,这让我感觉很失败。”

\

网络图

斯蒂芬妮离异,有一个28岁的女儿。只有亲朋好友知道她有囤积症,因为她出门上班时总能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

她说:“我走出家门之后,没人会想到我生活在垃圾堆里。感觉我像是在过双重生活。但每天下班时我都很害怕回家。”

瞠目!英“囤积症”患者房间乱如垃圾场

▌囤积症是精神疾病,得治

囤积症的定义是,拥有的物品数量过多、一直很难扔掉物品以及杂乱地囤积物品,且到达了扰乱日常生活的程度,造成严重的痛苦或影响到生活质量。囤积症严重者甚至可以引发抑郁和焦虑,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种精神疾病, 英国约有340万人患上这种疾病。

但就像很多人那样,斯蒂芬妮并不认为这是需要医生治疗的症状,所以她从未就医。

其实,囤积是医学上确认的失调症状,之前曾被归类为强迫症(重复某种行为或想法)的一种。但就在上月,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单独列为一种精神疾病。

囤积症主要是由遗传因素以及童年所受到的心理创伤等引起的。专家称,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往往是因为在过去没有能力得到这些想要的东西,出于补偿心理,现在就要囤积一些物品来弥补。

专家称,治疗应侧重心理治疗,鼓励人们站在多种角度去思考他们平日里发生的事情。

囤积症的具体表现

在(英国)北安普敦郡的科比工作的英国国民保健体系临床心理学家斯图亚特-霍姆斯里博士说,囤积症患者会囤积任何东西,比如衣服、报纸、照片,甚至打印出的电邮、收据和碎草屑。

\

网络图

一些囤积症患者什么都囤,还有一些则囤积特定的物品。“什么该留什么该扔,囤积症患者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他们囤积所有的物品。”

他补充说:“这是一种心理学病症,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囤积症可能与其他的精神疾病有关,比如抑郁症、社交焦虑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或者强迫症。”

囤积狂也可能有完美主义倾向,易患拖延症,无法做到有条不紊。

霍姆斯里博士说:“很多患有囤积症的人打小就喜欢囤积物品,但和父母或伴侣一起居住意味着情况还不至于失控。”

“一般这些人到中年以后或开始独居时会失控。”囤积症常由创伤事件引发,比如丧亲或者离异。

老人不缺钱却老捡垃圾回家 可能是患了囤积症

在苏州沧浪新城吴门桥街道内马路社区里有一个怪事,一个七旬的大爷并不缺钱,和老伴每月有 5000 多元的养老金,可大爷就是喜欢捡垃圾回家,还特意租了一个车库专门用来囤放垃圾,搞得周边邻居们怨声载道。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春节前,街道联合内马路社区,共同帮大爷将车库清理干净。不过,心理专家提出,大爷可能是患上了 " 囤积症 ",拾的是 " 心荒 ",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更需要给大爷精神上的满足。

\

△车库里的垃圾被清理前

据了解,老人姓孙,今年 70 岁了,平时一个人居住在苏州,老婆和女儿在上海,性格孤僻的他和邻居们几乎没有来往。老孙很久之前在自己家中就喜欢捡垃圾回来囤积,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屋内到处是难闻的味道,更让周边邻居受不了的是,一到下雨天,整幢楼都臭气熏天。社区和街道也多次找他谈话,社区 " 老娘舅 " 也多次找他推心置腹的谈心。早在 2013 年 6 月,在多方努力下,终于给老孙清理了一次,然而,好景不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孙继续往家里运垃圾,不到一个月,家里又堆积如山了,之后社区找他谈话不下几十次,然而收效甚微。

其实更让居民不可接受的是,2016 年夏天,老孙竟然租住了一间车库专门用于囤积垃圾,租金700元/月。平时晚上老孙经常外出捡垃圾回来,这些垃圾他也不卖掉,一直囤在车库里,搞得居民怨声载道的。居民们联袂签字要求取缔此处垃圾。物业和社区多次找老孙谈话,也联系了房东,但老孙和房东都不加理睬,并宣称室内有钱,如搬走要追究责任。

此次春节前,街道联合社区又开始做老孙和房东的工作,总算将囤放垃圾的车库清理干净。

不过心理专家介绍,这只是暂时解决了问题,老人很可能患上的是 " 囤积症 ",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囤积症还需要从精神上帮扶老人,助其戒掉囤垃圾的 " 怪癖 "。

怎么帮助老人治愈“囤积症”

据专家介绍,老人囤积垃圾表现的并不是物质层面的匮乏,可能是情感的匮乏,从某种程度上说,老人拾荒,拾的正是 " 心荒 "。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因为满屋子的垃圾能够给予他们一种被蚕茧包裹般的惬意和安全感。所以,要治愈囤积症,第一需要家人子女和身边邻居多给予老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去倾听,去同老人交流,老人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就不会把安全感寄托在囤积垃圾上面。第二如果能够吸引老人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为他们建起新的社交圈,也能充实他们的生活,有效转移注意力,减少捡垃圾囤积的行为。

专家指出,当然在关心老人之余,也不排除一些情况特别严重的老人大脑出现了病变或衰退迹象,可能为老年痴呆的前兆,也要排除其他精神障碍或强迫症,必要时应带老人尽早就医。总之只有从生理和心理上给予老人足够的关心、爱心和帮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人囤积垃圾的行为。

新世纪人类“绝症:“松鼠病”

什么是松鼠病?

从字面意思来看,松鼠病是指要过冬的松鼠,喜欢在窝里囤积大量的坚果,坚信某天会用上它,但实际上最后却很少吃。

反映在人身上,就是喜欢疯狂囤货的人。他们的购买欲超过常人,所购物品的数量早已超出正常使用的量,甚至到可以直接开店的地步。

松鼠病患者最常见的逻辑是:“总有一天我会用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定有它的价值”。

其实,这是种心理疾病,学名叫强迫性囤积症。

想想,你家里是不是也堆着各种口红、游戏机,各种打算要读但买来之后没拆封过的书籍,各种只穿过一两次的衣服、鞋子……

按理说,对比二三十年前,现在的物质精神生活都丰富很多,几乎是动动手指,要什么有什么,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

人都有囤积的本能。

比如囤积邮票、旧钱币等有升值前景的东西;比如囤积有纪念意义或十分珍贵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收藏”。

而“松鼠病”这种盲目囤积不是收藏,它不会带给你成就感,它顶多只是在提供安全感和满足感。

我们一边不理性地获取,一边难以理性地舍弃。日复一日,我们逐渐被各种“宝贝”所吞没。

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罗宾·扎修曾说过: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东西很少真的是免费的,在杂乱、无组织甚至金钱上都会让你付出很大代价。

新闻来源:环球时报、中国日报网、现代快报

视频来源:央视网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