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校媒记者 刘萍/绘
“爸妈暴露本性了,原来他们也会偷懒玩游戏、看土味视频!”
“今天跟妈妈一起做了两条鱼,这对我们俩来说都是第一次。”
“爸妈跟我闲聊的话题多了,吹毛求疵的管教少了。”
“才发现他们工作那么忙,过去周末的陪伴其实难能可贵。”
在这个特殊的“超长假期”里,中学生和爸妈成了整天宅在一起的室友。原本各自忙着工作和学习的亲子,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故事。
你们退一步,我也退一步
跟着网上教程一起做蛋糕、互相监督参加体育锻炼、看完新闻交流想法……在最近的宅家生活中,不少家庭开发出新的互动方式。
“父母可能在你不在的时候,才是他们最真实的样子。”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初二女生王小予最近在爸妈身上发现不少“笑点”。王小予说,她从“暴露本性”的爸妈身上看到的亲子之间的相似之处:他们会以学习名义拿走电子产品开始玩游戏;在吐槽孩子看搞笑视频的同时,自己却对“土味”视频乐此不疲;即使觉得发福了,也依旧在吃高热量食物;搬出了10年前买的游戏机打算一起运动,结果很快就放弃了……
现在,王小予学会了和爸妈互相监督:爸妈抽查她写作业,她就去偷看爸妈是否在认真工作,然后“吐槽”彼此。“虽然和爸妈交流确实会有隔阂,但也感觉他们在慢慢融入年轻人了。所以,建议大家和长辈们交流时,放平心态吧!”
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二年级男生桑思远发现,在家时间长了,和爸妈之间的摩擦变少了,“现在他们的管教都有严密逻辑支撑,不像以前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管”。不久前,因为催他早睡觉的事,桑思远和妈妈斗起嘴来,尽管在老师的帮助下沟通过,但“按下葫芦又起了瓢”,一两个月后母子又产生了新矛盾。“我妈认为她构建了民主家庭,但我觉得那只是她的民主”,他这样形容自己家过去的氛围。
桑思远觉得,现在爸妈在他做作业、玩游戏、看书等生活细节上的指责都越来越少,原因是“双方都退了一步”。桑思远有个三岁半的妹妹,他很乐意“被妹妹玩”:给妹妹当马、驯鹿、鸵鸟骑;当沙袋、当靶子、当点读笔……“妈妈有时候觉得我们玩得太疯了,但现在我觉得自由度高了很多。”他笑着说。
第一次发现,你们原来很辛苦
“疫情期间,放慢了生活节奏,我好像更能看懂妈妈每次工作结束后脸上带着的疲倦,却依旧笑嘻嘻地拉着我运动。也看懂了爸爸每次被客户催甚至是投诉后,平复下心情,依旧温柔地与我交流。”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初二女生王青文(化名)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文字。
王青文的爸妈都曾是医学生,现在妈妈是护士,爸爸是律师。最近她在书柜看到一本专讲小儿常见病的书,好奇地问妈妈:你们都学医,专业又不是这个,为什么买这本书?妈妈告诉她,“因为你以前是小朋友的时候,我们怕你生病。每次你生病就翻这本书,一有事就去医院。”
“我那个时候真的被感动到,原来身为医学生的父母,也那么怕自己的孩子生病。”她接着回忆起小学四年级生病时,因为赶时间没去医院吊水,妈妈就回家给自己扎针吊水。“我记得妈妈的手一直抖,不敢扎下去。结果当了那么久护士的她还是扎错了一下。我当时还埋怨她怎么会扎错,现在觉得好对不起她。”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初二男生冯吾越的爸爸是骨科医生,又是大学教师,因为这次疫情,他对爸爸的工作有了更多了解。“我觉得医学日新月异,做医生非常辛苦,但很具有挑战性:看病技术要好,学术也要做好,让病人受益。”平时,冯吾越会翻看家里的医书,然后让爸爸给自己讲讲医学知识,还会听他讲述工作中遇到的病例。他希望长大后能成为像爸爸一样的医生:“虽然很累,但有成就感,这是我从爸爸身上看到的。”
“对于妈妈的工作能力,我的看法跟过去不一样了。”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初一女生邱雷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开画室的妈妈最近在家上网课。“妈妈展现的人际交往能力让我学到很多”。
邱雷希望能帮到父母:“妈妈要在公众号推送线上课程活动,我对网上流行的表情包和小朋友喜欢的文字更加了解,给她出了不少主意;妈妈跟学生交流时,看不懂一些网络用语和他们青春期独特的小叛逆,我也会来解读一下。”
在寄宿制学校上学的高一女生苏玥(化名)最近才意识到,父母并不是一直有空的。苏玥说,以前周末回家,正好遇上了大家都结束了工作、开开心心休息的日子,在家时才发现他们上班真的很累:“妈妈在家上班,尽管没有通勤的时间,仍然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每天的早餐和午餐基本上也就是面包和方便面。”
“曾经我习以为常的陪伴并非常态,而是一种人为制造出来的轻松,是父母在我们一周紧张的学习生活后对我们的爱的表达。”苏玥说。
“紧箍儿”怎么戴,我们聊一聊
高一女生秦朗(化名)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家和爸妈接触多了,冲突也多了。
“本来开学我就不能用手机了,但上网课必须要使用电子产品,而他们更多的是不信任,怀疑我到底是不是在学习。”最近,爸妈会坐下来跟她谈使用电子产品的事。“我觉得压迫感很强,有种我在被骂而不是谈事情的感觉。”她烦恼不知如何与爸妈沟通:“觉得开口前需要先想好很多话,很麻烦;又怕即使说了他们也未必理会,可能认为我在找借口”。
王青文则说,有位男同学的妈妈在家时担心他学习,管得十分严格;复工后怕他不认真听网课,就在家里装了几个摄像头,就这样,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了。
在王青文看来,其实相当一部分同学很在意和父母的关系。“一次我们集体14岁生日,回宿舍后都在谈论爸妈按学校要求写给我们的信,很多同学提到父母很为自己骄傲,但平时生活中却感受不到。”她觉得,孩子应该每周都花时间和爸妈聊聊,“哪怕是闲聊也好”。
王青文回忆,以前爸爸双休日在家休息,觉得他好闲,无所事事。但现在,每当上课间隙,总能看到爸爸在扫地、吸尘、晒被子,写完作业会看到爸爸默默放在一旁的第二天的学习资料。一家三口每天还会一起看电视交流感想。平时因为学习而发出的讨论声,甚至是争吵声在减少,倾听与交流在增加。
“可能平时父母也是这般对我,但我总感受不到。或许是因为生活节奏太快,或许是他们太爱我以至于焦虑。我的抱怨可能只是对他们用心良苦的不理解,不理解他们那种‘戴上紧箍儿无法爱你,不戴紧箍儿无法救你’的心理。”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冯吾越的妈妈是老师,过去他觉得妈妈心目中有一个完美小孩的模样,而自己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达不到妈妈的标准。“有时候我会觉得有点压抑,当老师的妈妈太能洞悉学生的心理了,我想偷个懒、开个小差都能被她知道”。
但最近,慢性子的他终于和急性子的妈妈聊开了。一个周六晚上,他因为想玩会儿游戏和妈妈发生了龃龉,如果在平时,他会选择听妈妈的,但这次却问她:能否听我讲心里话,不插嘴。“结果她真的一声不吭听我讲了,还跟我说:学生好教,因为和他们的缘分是4年,而和我的缘分是一辈子,所以她也要学习怎样做一个好妈妈”。(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魏其濛)